解读:如何看待1-2月我省部分经济指标回落

20.03.2015  12:56

1-2月,全省经济运行在新常态下换挡减速阶段性特征明显,部分主要指标增速出现回落。 从工业看,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回落1.8个百分点。 从投资看,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1769.40亿元,增长15.9%,增速同比回落6.8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回落3.3个百分点。 从财政看, 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0.58亿元,增长1.6%,增速同比回落15.4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回落11.8个百分点

我省经济运行态势和全国一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是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必然出现的显性特征,具有全国普遍性。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比上年全年回落1.5个百分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9%,比上年全年回落1.8个百分点。

在部分指标增速放缓的同时,我们要看到,经济运行缓中有稳、缓中有快,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 表现在全省农业、消费、物价保持稳定; 表现在进出口快速增长,货物运输量、存贷款余额增长较快,产业集聚区和航空港区经济增长较快,新主体、新业态及新产品增长较快,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我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全省工业行业和产品结构、投资结构更加趋于合理。从工业行业看, 高成长性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生产较快增长,占比进一步提高;传统支柱产业和六大高载能行业低速增长,占比下降。 从产品看, 产业链进一步拉长,终高端产品产能和产量进一步释放,产品精深加工程度提高,中下游产品产量增长相对较快。 从投资看, 服务业投资较快增长;高成长性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占比提高;六大高载能行业低速增长,占比下降。

总体来看,今年前两个月,我省经济运行呈现增速减缓态势。但经济运行缓中有稳、缓中有快,新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表现出新常态下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阶段性特征。经济结构在分化调整中趋于优化,积极因素不断积累,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同时农业生产总体平稳,物价涨幅较低,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出口较快增长,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这表明我省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所采取的各项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政策措施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奠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基础等方面的效应已经有所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