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5月份新乡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28.07.2014  12:34

      2014年以来,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务实重干,全力围绕“稳中求进”的发展要求,积极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总体看,前五个月全市经济运行总体较好。然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复杂,各种制约问题仍然较多,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予以解决。
      一、1-5月全市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工业生产发展稳定。 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累计增速在全省位次由2月份的第10位,3月份的第7位,4月份的第6位,前移至5月份的第5位。从轻重工业看, 1-5月份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5.4%,重工业增长9.3%。其中,轻工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6.8%,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8个百分点。从分行业看,全市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正增长行业有24个,占工业行业总数的72.7%。增加值规模占全市比重超过5%的9个行业大类全部实现正增长,9个行业合计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9.7%,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1.5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73.6%,食品制造业增长33.1%,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21.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21.7%。从全市重点产业看,高技术产增长12.4%,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高3.3个百分点;电池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型煤化工四大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9.1%,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6.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高3.2个百分点。
      (二)投资增长相对较快。 1-5月份全市固定资产完成投资573.31亿元,投资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21.0%,增速位居全省第10位,位次较1-4月份后移6位。增速位次后移主要受增速回落影响。与1-4月份相比,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1.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过高。2013年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88.4%,所占比重比全省水平(78.7%)高9.7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过高是新乡的硬伤,短期内难以改变。二是建筑业营业税增速位次后移。1-5月份,全市建筑业营业税增长17.8%,位居全省第10位;与1-4月份相比,建筑业营业税增速后移2个位次,增速下降5.2个百分点。建筑业营业税增速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评估中占45%的权重,其增速下滑与位次后移,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影响很大。三是长垣县投资增速下滑较多。对外公布的各省辖市数据均含直管县,因此,直管县数据的高低也会影响各省辖市最终数据的高低。1-5月份,10个省直管县中,有4个直管县投资增速回落,而长垣县为其中之一。与1-4月份相比,长垣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5.4个百分点,回落幅度位居4个回落直管县第2位。
      (三)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凸显。 1-5月份,全市(不含长垣)12家省级产业集聚区工业生产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8.4%,比全市水平高6.1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6.7%,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82.2%,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个百分点。截止5月末,12家省级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275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3个,其中亿元及以上施工项目197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7个项目。1-5月份12家省级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1.97亿元,同比增长36.8%,比全市投资增速高15.8个百分点,投资额占全市投资的51.7%。
      (四)消费市场稳定增长。 1-5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1.8亿元,总量保持在全省第8位,增长13.5%,比全省水平高0.8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3位。累计增速比较稳定,增速与位次均与4月份持平,但比3月份和2月份分别提高1和2个位次。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增长继续保持良好势头,1-5月份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11.39亿元,增长18.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占据主导地位。1-5月份实现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8.26亿元,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5%,增长18.0%,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达95.6%。按行业来看,限额以上批发业、零售业和餐饮业分别增长16.6%、18.3%和14.3%,增长最低的限额以上住宿业也增长了4.0%。限额以上零售企业重点监测的产品零售额显示,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34.5%,日用品增长34.4%,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25.3%,汽车类增长24.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2.3%,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6.8%。
      (五)金融市场总体平稳。 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余额1837.32亿元,同比增长10.7%,比全省低1.8个百分点;总量位居全省第五位,与4月份相比,总量位次前移1位;增速位居全省第14位,与4月份相比,增速位次后移3位。各项贷款余额1111.68亿元,同比增长16.7%,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5位,增速位居全省第8位。从新增数量来看,全市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新增114.3亿元,增长6.6%;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新增73.92元,增长7.1%。从存贷结构来看,5月末单位存款余额达到612.79亿元,个人存款规模达到1167.73亿元,二者合计存款额占全部存款的96.9%。5月末各项贷款中,短期贷款594.77亿元,中长期贷款499.82亿元,二者合计占贷款总额的98.5%。其中,个人消费贷款230.98亿元,占全部贷款额的20.8%,单位普通贷款720.63亿元,占全部贷款额的64.8%。
      (六)公共财政稳健运行。 1-5月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8.53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11.0%,增速位居全省11位,总量和增速位次均与4月份持平。其中,税收收入42.84亿元,增长4.7%,增速较1-4月回落0.2个百分点。在各项税收中,营业税13.81亿元,占全部税收的32.2%,增长10.8%,对全市税收收入贡献率达70.7%,拉动税收收入增长3.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6个百分点。1-5月份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5.21亿元,增长16.6%。其中,教育支出18.9亿元,增长29.5%;医疗卫生支出12.68亿元,增长34.2%;住房保障支出1.05亿元,增长-43.0%;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1.68亿元,增长1.8%,四项民生服务支出总额达37.08亿元,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46.5%。
      二、各县市区主要指标运行情况
      工业生产 :从各县(市、区)前5个月的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累计情况来看,有以下特点:一是县区之间不平衡。与全市平均水平相比,有11个县(市、区)高于全市水平(12.3%)。其中,凤泉区增速最高,为17.2%,比全市水平高4.9个百分点。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3个县(市、区)为新乡县、辉县市和平原新区。其中,平原新区增速最低,为5.8%,比全市水平低6.5个百分点。增速最低的平原新区与增速最高的凤泉区相比,相差11.4个百分点。二是部分县(市、区)仍呈下滑趋势或持续在低位徘徊。如红旗区高开低走,增速继续下行。红旗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由2月份的25.9%逐月下滑至5月份16.8%。平原新区5月份累计增速为5.8%,比4月份累计增速高0.6个百分点,比3月份高1个百分点,有不断回暖趋势,但从整体看,今年以来平原新区的工业则是持续低位运行,其2月份8.5%的累计增速已经是今年的最高值,3、4、5月份的累计增速分别为4.8%、5.2%、5.8%,与全市平均水平相比分别低3.4、7.4、7.1和6.5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与全市投资增速(21.0%)相比,只有延津县和经开区的投资累计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延津县仅增长1.1%、经开区也仅增长8.9%,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9.9和12.1个百分点。其他12个县(市、区)中,红旗区增速最高,达到25.6%。从趋势上看,一部分县市区相对增速回暖明显。如辉县市累计增速不断提高,与全市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其累计增速由2月份落后全市5.7个百分点,3月份缩小至低于全市水平1.8个百分点,4月份则转变为高于全市水平0.7个百分点,5月份进一步扩大到领先全市2个百分点。新乡县的状况与辉县市相同,累计增速由2月份落后全市6.1个百分点,转变为5月份领先全市1.4个百分点。而另一部分部分县(市、区)累计增速则呈现下滑趋势。如延津县的增速由3月份的20.1%,4月份增速下降至10.2%,5月份累计增速进一步下滑至1.1%,累计下降了19个百分点;经开区累计增速一路下滑,由2月份的19.3%下降到3月份的17.6%,4月份的12.6%,至5月份的8.9%,从2月以来累计下滑了10.4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 :各县(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势比较平稳。与全市水平(13.5%)相比,红旗区(13.4%)、卫滨区(11.6%)、牧野区(13.3%)、获嘉县(10.9%)和平原新区(9.2%)的累计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较全市水平低0.1、1.9、0.2、2.6和4.3个百分点。其中,获嘉县、卫滨区和平原新区连续4个月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红旗区、牧野区连续4个月低于或等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他9个县(市、区)中,延津县增速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高新区增速最高,达到1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其他8个县(市、区)的增速,领先全市水平则不超过1个百分点。
      财政与税收 :1-5月财政与税收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县区之间增速不平衡。1-5月份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较高的平原新区、经开区、卫辉市、封丘县、延津县、原阳县和凤泉区,增速均在29%以上。其中,平原新区增速最高,达到160%;延津县次之,增长44.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较低的辉县市、新乡县、红旗区、卫滨区和牧野区,增速均不足10%。其中,牧野区为-14.2%,与增速最高的平原新区相比,低174.2个百分点,与延津县相比,增速也差58.8个百分点。税收收入方面也是如此。增速最低的牧野区(-16.4%)与增速最高的平原新区(181.2%)相比,相差197.6个百分点,与延津县(40.2%)也差56.6个百分点。二是部分县(市、区)持续低位运行或负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方面,牧野区负增长(-14.2%),而卫滨区(1%),辉县市(5.6%)、新乡县(0.7%)虽然是正增长,但总体处在较低水平。税收收入方面,卫滨区、新乡县、牧野区、辉县市区均负增长,分别负增长9.1%、10.0%、16.4%和18.1%,此外红旗区也仅增长5.1%。其中,卫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三连负后,勉强回暖至1%,但其税收收入已经连续4个月负增长;辉县市的税收收入连续4个月负增长,新乡县和牧野区的税收收入连续3个月负增长。
      三、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新增“四上”企业还需注意。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下,各县(市、区)加强了“四上”企业入库工作力度,采取措施,积极申报,取得实效。从国家统计局6月中旬最新反馈的情况来看,1-5月份全市(不含长垣)新增“四上”企业32家,其中,工业1家,建筑业9家,房地产11家,批发零售9家,住宿餐饮1家,服务业1家。与1-4月份相比,新增“四上”企业数量增加14家,其中,红旗区增加5家,卫滨区增加1家,凤泉区增加2家,牧野区增加2家,新乡县增加1家,获嘉县增加2家,卫辉市增加1家。需注意的问题,一是新增“四上”企业中,工业企业仅有1家。当前,新乡经济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企业是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没有足够的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带动,新乡的工业化步子将会受到影响。二是部分县(市、区)需更加重视和努力。1-5月份,14个县(市、区)中,红旗区新增6家企业入库,获嘉县也新增5家企业,而辉县市、经开区、平原新区这三个县(市、区)仍没有新的“四上”企业入库。新乡县、卫滨区和卫辉市虽然也有新增企业,但入库数量不多,分别仅有1家。
      (二)金融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尽管5月末的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取得两位数速度的增长,然而,从全省位次和新增数额来看,全市金融环境形势并不容乐观。从全省位次来看,今年5月末存款余额总量位居全省第5位,与去年同期和去年年底持平,增速位居全省第14位,比去年年底下滑5个位次;贷款余额增速位居全省第8位,比去年年底下滑3个位次。从新增数额来看,今年5月末各项存款比年初新增114.3亿元,同比下降37.8%,比去年同期减少69.47亿元,各项贷款比年初新增73.92亿元,同比下降6.4%,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04亿元,新增存、贷款双双缩水。从结构来看,各项新增存款中,单位活期存款同比减少43.95亿元;各项新增贷款中,单位短期贷款同比下降5.3%,中长期单位经营贷款同比下降83.3%。
      (三)财税收入仍需关注。 1-5月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1.0%。与1-4月相比,尽管增速回升1.2个百分点,然而,纵向来看,仍是2013年以来第2低的增速月。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仍然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其中,1-5月完成税收收入42.84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73.2%,但其仅增长4.7%,与1-4月份相比增速再次下滑0.2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落后4.9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低14.9个百分点,延续了开年以来的低速增长的态势,为近年来的最低增速。税收收入中,营业税13.81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33.8%,增速为10.8%,比1-4月回落2.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1.1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低13.1个百分点。小税种收入同比下降7.7%,负增长幅度比1-4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同比分别负增长34.2%、7.5%和4.8%。营业税增速的持续回落和小税种的持续负增长,影响了全市税收收入增速的提升,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四)新开工项目数量不足。 项目是投资之本,而新开工项目则是投资之源。新开工项目数量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开工项目个数、规模双下降。截至今年5月末,全市5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23个,同比减少88个,在建规模246.92亿元,同比下降32.1%,累计完成投资6.56亿元,同比下降82.9%;亿元及以上项目56个,同比减少17个,累计完成投资45.91亿元,同比下降84.1%。14个县(市、区)中,9个县(市、区)的新开工项目个数减少,其中辉县市减少36个,封丘县减少16个,延津县和经开区各减少11个。二是县区发展不平衡。截至今年5月末,新开工项目最多的是辉县市的27个项目,其次是卫辉市的19个,获嘉县的18个,而最少的是平原新区的1个,卫滨区、凤泉区和高新区3个单位也分别只有2个。新开工项目数量的减少,以及计划投资规模的下降,势必会影响到全市上半年,乃至下阶段固定资产投资的发展。

河南将亮相纽约时报广场新年倒计时活动
         本报讯(记者 沈剑奇)随着60秒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
为巩固新时代中巴友谊贡献河南力量
        本报讯(记者 陈小平)12月9日,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