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着力提升科研能力水平

29.08.2016  11:08

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抓好森林资源管理的同时,借助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实施科技兴区,加强科研监测能力建设,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成效显著。

一是开展科学考察。组织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组织开展珍稀植物、昆虫和部分重点保护物种等多次专项考察,出版了《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中国暖温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研究》、《河南昆虫分类区系研究第六卷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昆虫》、《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等专著,在保护区内发现昆虫新种119个,使宝天曼成为我国又一个昆虫模式标本产地。

二是加强野外监测。围绕国际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对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集中科研力量,开展水文、土壤、气象和生物监测,建立和完善一批野外科研设施。目前,已建设野外实验楼、碳通量观测塔等科研基础设施26处,建设固定样地11个(25公顷的大型固定样地1个),购置科研仪器设备44台(套),构成了保护区野外森林群落监测网络。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宝天曼保护区合作建立的宝天曼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成并投入运行,是我国林业野外重点研究台站。

三是深化交流合作。加强国内科技合作,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国内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签订长期科研合作协议,每年都有大量的科研人员和博士、硕士生在保护区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近几年,共接待北京林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南阳师范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等单位考察研究300余次、8000多人次,使保护区科研与教育基地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先后接待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密苏里植物园、英国阿伯丁大学、法国农业科学院、加拿大生物圈保护区协会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人员上百人。组织人员赴加拿大、澳大利亚生物圈保护区交流学习,与加拿大福隆拱形保护区建立友好保护区,并受邀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第三次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通过科技交流合作,提升了保护区建设能力和科研水平。

四是搞好课题研究。对森林群落结构与功能、林药林菜复合经营技术、群落森林系统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研究,荣获多项科研成果。其中“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关键技术研究”,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育恢复与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荣获南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