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开始,中小学生们迎来了暑假,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历史问题”——中小学生暑期安全问题。如何让孩子快乐而安全地度过暑假,成为学校、家长和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近日,本报记者采访相关人士,为孩子们的安全防范支招,以对家长及孩子有所安全警示。
溺水事故威胁孩子安全的头号“杀手”
7月1日下午,新野县前高庙乡发生一起四名少年溺水身亡事故,3人14岁、1人15岁。最近,我省发生至少7起溺水事故,造成至少10人死亡,其中9人为未成年人,最小的仅10岁。
据有关部门统计,暑假学生死亡者中,70%以上都是由溺水造成的,其中90%是小学生,溺水事故已成了威胁孩子安全的头号“杀手”。
面对频发的溺水事故,郑州市红十字会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牛振西连连叹息:“每年暑期都有学生溺水事件发生,我们进学校、进社区宣传防范溺水,说了多少遍了,很多青少年还是不以为然,麻痹大意,一次又一次的溺亡事件,也暴露出家长监管、社会预防以及学校安全教育这些环节均有所欠缺。”
救援队提醒:暑假期间,中小学生不要独自在渠边、河边、水塘边玩耍,避免意外落水;中小学生应在成人陪同下游泳,不去非游泳区游泳;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防止抽筋;不会游泳的学生,即使佩戴救生工具,也不要到深水区游泳,防止发生意外;发现别人溺水时,不能贸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施救,要有“救人不舍己”、“见义智为”的救人理念,不做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
交通事故三成亡者是中小学生
在假期里,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中小学生在街上骑自行车闯红灯,有时还带人互相追逐,而且车速很快;还有些孩子过马路时不走斑马线,见到车流缝隙就跑着横穿马路,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非常容易发生危险。
郑州市交警支队民警邢红军介绍,据公安部交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小学生交通事故越来越集中在暑假期间发生,我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超过1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占死亡人数的三成左右,其中80%是因缺少交通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缺乏交通安全意识所致。
警方提醒,中小学生出行时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走路要走人行道,不追逐猛跑;不把马路当成“游乐场”,不在马路上打闹,不在马路上滑旱冰、滑板等;家长不要让未满12周岁的孩子骑自行车,不要让未满16周岁的孩子骑电动自行车;骑车时要做到“七不”:不双手撒把,不多人并骑,不相互攀扶,不追赶比赛,不带人,不戴耳机听音乐,不扒机动车。
居家安全面对陌生人叫门不要开
每到暑假,很多父母因工作忙不得不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这时一定要教会孩子防范“不速之客”。
郑州市特警支队一大队中队长甄银辉介绍,不法之徒通常会用以下方式诱骗独自在家的孩子开门,如:“我是你爸爸或妈妈的同事,你的家人给你买好吃的了,让我给你带回来”;“我是你爸爸或妈妈的同事,你的家人出事故了,让我来接你”;“我是你的亲属,从某地赶来看你”;“我是看煤气表(水表)的”等。
警方提醒,如果遇有陌生人敲门,尽量不要答话,更不要透露自己是一个人在家的实情,可以用“爸爸正在睡觉”或是“大人到楼下买菜”等来暗示、吓退陌生人。如果孩子在独自外出时遇见不认识的人前来搭话,要提高戒备,不能吃、喝陌生人给的食物或饮料,不能跟随陌生人去陌生的地方;一旦遇到纠缠不清的人,应拨打110报警。
安全上网不沉迷网络和电子游戏
暑假期间,不少青少年选择网上冲浪来作为自己假期主要的消遣方式。
警方提示,不沉迷网络和电子游戏;慎交网友,在网上不要透露能确定身份的信息,包括:家庭地址、学校名称、父母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不要轻信网上朋友的信息资料,不要自己单独与网上认识的朋友会面;控制好上网时间,拒绝通宵上网,不要通宵玩游戏;不去酒吧以及歌舞娱乐场所,提高防范意识,自觉抵制毒品,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快乐暑假,安全第一,暑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公共问题。为了能够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或者杜绝,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协助,共同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而健康的暑期空间。
(记者 李凤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