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耕地”在线监管守红线

20.08.2019  11:31

河南省自然资源系统通过“智慧耕地”一体化监测监管平台,实现了耕地保护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也促进了耕保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的提升——

一个个土地整治项目在自检和图形辅助的基础上完成快速审核,一项项永久基本农田补划、土地复垦任务从纸质报送到网上办理,一笔笔补充耕地指标交易从线下搬到了线上,一个个项目外业核查由传统图纸与远看近判结合到核查APP的智能使用……河南省耕地保护工作在一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系列的变化来源于河南省“智慧耕地”一体化监测监管平台的上线运行。

智慧耕地”一体化监测监管平台基于河南省自然资源统一电子政务平台搭建,结合耕地保护现状和部门业务需求,充分利用遥感监测“一张图”建设成果,以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数据库等核心数据库为基础,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土地整治项目在线监管、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土地复垦管理、在线核查等功能模块。该平台于2018年7月陆续上线试运行。

改变审查方式,让数据多跑路

“互联网﹢智慧耕地”改变了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审查方式。平台搭建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系统,将严控严管永久基本农田占用和补划的要求通过系统自动实现,通过图形分析,永久基本农田占用图斑的地类、等别、与生态红线重叠等情况一目了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修改,改变了原来逐级报送纸质资料,审查人员需对比各种数据、叠加各个图层后才能发现问题的审核方式。此外,通过系统一键分析,确保了上报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数据准确,提高了报件质量。对此,濮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耕保科工作人员张士强深有感触:“以前,上报审查时,要两三个人抱着所有纸质资料到县局、市局、省厅找相关人员审查,今天这个人不在,明天那个人不在,带着资料来回跑,吃、住、行都得花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平台推出使用后,各级审核人员可以直接在政务网上查看各项资料,进行审核,审查效率大大提高。截至目前,通过平台已完成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审核85件。

同时,通过平台可以直接上传坐标、图件等所需材料的电子版、自动生成占用和补划方案和表格,可直接提交至省级审查,并实现网上自动备案留存,节约了档案室的空间,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此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系统为建设用地预审、建设用地报批等系统提供了数据支撑,还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永久基本农田在建设用地预审和报批中的占用和补划的动态变化情况。

改变监管方式,把住入库关口

日前,省厅25个补充耕地核查组150余人,奔赴河南5个片区的项目现场,利用在线核查系统开展了2018年度484个补充耕地的实地核查工作。以信息化手段实现了补充耕地项目核查任务的内业梳理分析和外业抽查复核的工作要求,圆满完成了核查任务。省土地整理中心主任杨新民说:“一体化监测监管平台改变了补充耕地项目监管方式,协助我们把好了补充耕地入库关口。

以前的补充耕地项目核查需要携带项目规划设计、竣工验收、勘测定界、耕地质量评定等大量内业资料;地块的位置和面积的判定需要利用专业的仪器设备进行定位测量;现场核实地块面积、位置、质量情况,并现场填写表格;配套工程的抽查需要对比竣工资料和单体工程设计图册,核实工程质量、数量和外观并填写表格。现在“智慧耕地”一体化监测监管平台搭建了在线核查系统,有效解决了传统补充耕地项目监管中现场资料获取不全、定位不准的难题,相关的内业资料均可以直接从系统调阅。现场可采用系统直接定位到地块的准确位置,计算地块面积,实地核查配套工程质量,通过拍照、录视频和填写表格的方式对核查情况进行实时记录并实时上传。

市、县(区)耕保科工作人员纷纷表示:该系统非常实用,在县级上报、市级验收项目时,使用该系统可对逐个地块进行在线核查,为项目备案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既加强了对补充耕地项目的监管,又保证了新增耕地的真实性,值得推广使用。

打破“信息不对称”,指标不再“睡大觉

“互联网﹢智慧耕地”改变了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方式。邓州市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国土面积2369平方公里,是河南第一人口、第二农业大县,全市财政收入在河南省总处于垫底名次。近年来,邓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耕地保护和耕地占补平衡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耕地后备资源开发、耕地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旱地改水田等方面大胆实践,多方位、多渠道增加耕地面积,在确保本市耕地保有量和各类重点项目占补平衡的前提下,结余了大量的补充耕地指标。截至2019年8月初,邓州在国家占补平衡指标库中库存补充耕地数量指标6638亩、水田指标928亩、粮食产能指标1158万公斤。

邓州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党组书记赵航说:“省级补充耕地指标网上交易平台建立之前,因信息不对等的原因,我市补充耕地指标很少卖出,只有常年在指标库里睡大觉,指标的经济价值不但无法显现,反而影响了全市上下土地整治的积极性。2018年下半年,省级补充耕地指标网上交易平台正式启用,唤醒了我市沉睡多年的结余指标,促成了指标在郑州、新乡等发达城市公正、公平、快速地高价成交,不到一年时间,就为财政筹集资金近4亿元,大大推动了邓州市的脱贫攻坚工作,也为全省重点城市建设作出了贡献。

今年,邓州市从上述指标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补贴给了乡、村、组、农户等各类整治主体,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邓州市孟楼镇一个种粮大户利用靠近南水北调干渠的优势自发调整产业结构,改种水稻,将自己集中流转的400亩旱地改造成了400亩优质水田,获得60万元以奖代补的补贴。他逢人就说:指标还能产生经济收益,真不可思议!近期正带动周边的群众在规划千余亩的“旱改水”项目,这就是邓州市结余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后良性循环的缩影。口袁晓丽

从『靠天收』到『米粮川』——河南省焦作市耕地保护工作纪实
河南省焦作市不断强化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意识,严格执行“占一补一、占优补优”的占补平衡制度,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补充耕地项目的实施力度,着力推动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综合管护,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耕地保护责任目标。根据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市耕地数为295.国土资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