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打破传统农业弊端 成本过高难以推广

06.10.2015  11:28

9月29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眼下,紧张繁忙的农村秋收、秋播、秋管工作即将开始。今年的秋收有一个新景象,就是“不进农田,也可知田间事。不入农田,就可为农作物喷水防晒。”这就是当下正流行的“智慧农业”。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技术的日趋成熟,智慧农业已经成为打破传统农业弊端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

这种通过物联网技术开启的智慧风暴,让农业实现了“环境可测、生产可控、质量可溯”的目标。然而在其蓬勃发展的路途中,如何解决遇到的瓶颈也至关重要。今天的农经漫谈,中国乡村之声评论员徐春晖和大家讲讲这新潮的智慧农业。

徐春晖:最近我就看到两则新闻,一个是在杭州的一个生产葡萄的农业基地里,智能化生产解决了该基地负责人往年的奔波,她坐在办公室,用鼠标点击当地的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上的监控摄像头进行360度旋转,“葡萄长得好不好,不用去大棚就可以看到了。”据了解,该平台除了实时监测外,最有经济效益的是远程控制,改变了传统人力操作模式,把员工从繁重的体力活中解脱出来,减少人力成本。

另一则新闻说的是山东寿光,这里的蔬菜种植大户已经使用上了所谓的“大棚管家”。有了这个“大棚管家”,种植户就可以从手机上接收短信,随时了解棚内的温度、湿度,以进行相应的管理。当大棚内的温湿度超过或低于设定的标准值时,系统会自动给菜农发送手机短信提醒菜农,既方便了种植户管护,又保障蔬菜质量。

所谓“智慧农业”,通俗点说就是在大棚内安装传感控制系统,农户通过电脑或手机可以随时随地远程查看和控制大棚内的光照、温度、土壤湿度等各项指标;同时系统还可以根据预先设定好的参数,自动调节大棚内的各项环境指数。全过程只需一部手机,就能轻松搞定蔬菜种植,彻底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满身泥”的传统农业劳作方式。

可这智慧农业好是好,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却并没有做大。一是资金制约严重;二是农用传感器缺乏;三是设备不接“地气”。现在农业物联网产品多数是研发产品,成本较高,需要鼓励大型的IT运营商进军这个行业;也希望农业物联网产品能纳入农业补贴序列,助推这个行业的发展。也就是说,智慧农业总体来说就是一个由政府发起的自上而下改革的过程,农民在缺少基础的信息、技术的情况下,需要政府的支持引导。我想,伴随着科技进步,物联网、移动互联、3S等信息技术及智能农业装备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日渐深入。几年后智慧农业将遍布希望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