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联普惠总经理许洪帅: 普惠金融发展是必然,未来多样化

24.08.2015  13:43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健全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的、有效的金融服务,并确定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其他特殊群体为普惠金融服务对象。

  国内最早引进这个概念的是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原名中国小额信贷发展促进网络)。2006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焦谨璞副局长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小额信贷论坛上,正式使用了这个概念。2012年6月19日,原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墨西哥举办的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指出:“普惠金融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希望各国加强沟通和合作,提高各国消费者保护水平,共同建立一个惠及所有国家和民众的金融体系,确保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民众享有现代、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正式使用普惠金融概念。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第三部分第12条)。中国小额信贷之父、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晓山认为:“从正式文件看,这是第一次提到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简单来说,就是能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实际上就是让所有老百姓享受更多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中国,目前小微企业融资、三农都是传统金融服务比较薄弱的环节,普惠金融的发展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如今,在普惠金融体系中,除了传统银行金融机构以外,还增加了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P2P网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民营银行甚至还有进一步规范的民间金融。在中国现在的金融市场中,传统金融机构更多的是服务大企业,对中小企业不能有效地顾及,需要像小贷公司、村镇银行等机构来提供服务,未来需要更多地方性、民营、混合所有制的金融机构来增加供给,例如民营银行要能够提供有特色的、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金融服务。因此普惠金融被寄予着新的希望:不能只是“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作为社会公平的一种重要体现,普惠金融将有效地、全方位地为社会各阶层与群体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尤其是针对那些被忽视的农村地区、贫困人群和微小企业。

  中资联普惠金融,致力于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咨询等相关服务,打造出一个领先市场的个人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让更多人建立、释放和创造信用,传递信用。通过遍布全国多个城市的分支机构,致力于为城市及农村人群,即小微企业主、工薪阶层、大学生和农户,提供快捷方便的普惠金融服务。中资联信息咨询总经理许洪帅表示:“普惠金融的发展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在他看来,公司存在是以利益为主,有人会说,“普惠金融的利息这么高,真的是普惠吗?”对于这个疑问,他认为这需要换位思考。是否“”,取决于是否真的向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了帮助。银行利息很低,为什么需要帮助的人不去向银行借呢?如果都能够去向银行借款,那这个行业也就不会存在了。普惠金融正好就是银行的一个互补,就是因为受到某些因素的制约,银行做不了这种小微贷款,才会产生普惠金融这个行业。而说普惠金融的发展和规划,他觉得这跟银行一样,是可以永存的。大数据掺杂了很多隐私,也牵扯了很多人为的因素。公司是不能说光凭数据就给钱放款,就算做小额贷款是可以这样的,但随着公司的发展扩大,以后放出的款项数额越来越大,到那时,还是需要很多人力去做这件事情的,这就需要很多业务人员去开发,评审人员去评审,因此,普惠金融的发展只会越来越大的。而普惠金融的未来发展也会是多样化,多种渠道相结合的,可能会有金额较小的产品,也可能会有金额较大的产品,是多种渠道共存的情况。

  未来,中资联普惠金融将集诚信、稳健、高效、透明、安全于一体,致力于成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优秀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力求及时、准确地把握普惠金融的发展趋势,采用互联网金融领先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市场需求进行全面分析,通过专业的个性化、顾问式服务,打造出一个领先市场的个人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让更多人享有现代、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普惠程度,促进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编辑:闫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