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美国曾拿装洗衣粉的试管说伊拉克有“大杀器”(图)(一)

06.06.2014  19:09

        视频截图

      原标题:七国集团首脑撇下普京开“小会

        威胁对俄加大制裁力度,使其“付出更大代价”;普京回应希拉里指责:最好别和女人争吵

      七国(G7)集团领导人在布鲁塞尔结束首日会晤后,于5日凌晨发表联合公报,威胁对俄罗斯采取进一步制裁措施。

        指俄“非法吞并”克里米亚

      公报称,俄罗斯“非法吞并”克里米亚和致使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不稳定的行动不能接受。公报呼吁俄罗斯承认乌大选结果,从俄乌边境完全撤离武装力量,阻止武器和武装人员进入乌克兰境内。

      公报称,如果事态发展需要,“准备采取更多有针对性的制裁措施,使俄罗斯付出更大代价”。自3月下旬至4月底,美欧以俄罗斯“干预”乌局势为由,对俄实施了两轮制裁。

    美国总统奥巴马3日在访问波兰时提出一项10亿美元计划,以加强在欧洲军事部署。舆论认为,奥巴马此举意在促使七国集团和欧盟能对俄进一步施压。

      七国集团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1997年因俄罗斯加入而成为八国集团。今年3月,七国集团决定联合抵制原定6月在俄罗斯索契举行的八国峰会,改在布鲁塞尔举行七国峰会。

    分析人士称,虽然七国集团公报措辞强烈,但并没有立即追加对俄制裁,这说明七国领导人仍希望为与俄对话创造条件。

        普京否认干预乌东部局势

      未能出席七国集团峰会,普京也没有闲着。他接受法国媒体采访,畅谈自己访问法国出席诺曼底登陆纪念仪式的打算。

      西方国家一直指责俄罗斯秘密派兵在乌克兰东部。普京否认,“证据在哪?拿出来让我们看看!

      “整个世界都记得,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出示有关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在安理会摇动一些装有洗衣粉的试管, 他说。普京说,美国没有资格对俄罗斯指手画脚,“我们在国外几乎没有军事力量,但看看,世界上到处都有美军基地和美军部队。

      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先前指责普京效仿纳粹头子希特勒的做法,试图改变东欧版图。对此,普京在采访中回应说:“最好不要与女人争吵。”不过,普京认为,希拉里的表态属于极端言论。“当人们把边界推得太远,不是因为他们强大,而是因为他们虚弱,”他说。新华社电/专稿

      欧俄美首脑今上演“最尴尬”碰面

      参加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普京与欧美首脑正“闹别扭”,如何会面成焦点

      外交晚宴美俄“分餐

      “奥朗德周四晚上肯定不会挨饿了”。

      在6日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日前夕,美国媒体如此调侃。当天,包括美俄在内的19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将来到法国诺曼底,隆重纪念1944年那一次盟军改变世界的战斗。

      这原本应是一场彰显欧俄美合作的纪念活动,但因为乌克兰问题,这一场首脑聚会变得异常“纠结”。

    为了避免“冷战”已久的奥巴马和普京见面,奥朗德5日分别准备了两场晚宴,招待这两位总统。他将先和奥巴马共进晚餐,两小时后再和普京一起吃饭。

      除了用餐有“特殊安排”,美俄两国外交人员也绞尽脑汁,他们要确保本国总统和奥朗德有足够的会面时间,但又要避免奥巴马和普京不会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地点,以免“尴尬”。据悉,两国外交部门还特意通知诺曼底登陆纪念活动的主办者,要求他们为奥巴马和普京准备不同的进城路线,以免不小心打了照面。

      但无论如何,总有一个时刻,所有出席纪念活动的领导人会聚在一起。

      “6月6日,我们都将会在一起吃午饭,然后拍照。这张照片会包含所有来参加活动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奥朗德说。

      当然,为了表示“不向普京妥协”,奥巴马已表示,不管是吃饭还是拍照,都不会和普京挨着。

      见不见普京这很纠结

      前苏联在二战中发挥重要作用,付出重大牺牲,因此,办二战纪念活动,当然不能不邀请俄罗斯,但是,在双方正“闹别扭”的时候,普京来了,见还是不见?该如何见?就成了一个麻烦问题。

      作为东道主的法国首先开始“头疼”。

      一个月之前,法国总统奥朗德就宣布,他邀请了普京参加诺曼底登陆纪念活动。而普京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为此,奥朗德不得不做出多次解释,表示自己邀请普京只是因为俄罗斯民众在二战中做出的巨大贡献。

      “我们也许与普京有分歧,但是我没有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数百万俄罗斯人民在二战中献出生命,我们才能获得解放。

    “如果没有东部战线,盟军不可能在诺曼底登陆,所以我对普京说,我们欢迎他作为俄罗斯人民的代表出席纪念仪式。”奥朗德如此解释。

      既然不得不碰面,一些国家各自计划如何“疏远”普京。

      法国的消息甫一宣布,白宫就表示,奥巴马不见普京。英国女王也表示不会见普京,德国总理府也放出风声,可能不会和普京举行双边会面。加拿大总理哈珀也明确表示,不会和普京见面。

      最大亮点是“握手

    不过,随着纪念活动越来越近,情况也发生转变。在普京离俄赴法之前,俄罗斯总统府的几项声明,令普京此行变得没有那么“孤单”。

      英国最先“妥协”。

    2日,普京的新闻秘书透露,已经商定,普京将于6日与英国首相卡梅伦进行双边会晤,俄方准备讨论任何问题。随即,英国首相府也发表声明,确认这一消息。

    声明中称,为缓解乌克兰紧张局势,卡梅伦将在会谈中向普京发出“非常明确和强大的信息”。

    接下来,德国也被“说服”。3日,克里姆林宫确认,普京将在6日上午与默克尔举行会晤。当天普京还与默克尔通电话,讨论了乌克兰局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