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工业革命遗址”引发的韩日论战余波未平

30.07.2015  15:41

日本明治时代的工业革命遗产:钢铁、造船与煤矿”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引起的争议目前仍未消除。早在申报阶段,该项目便因掩盖历史问题引起了多个亚洲国家的反对与抗议。世界遗产大会期间,因韩国政府的强烈反对,申遗审定工作被迫推迟一天。韩日双方协商后,日本申遗代表团以声明方式承认“强制劳役”事实,才使项目进入审议流程。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申遗刚刚成功,日本国内一些官员就出尔反尔,大玩文字游戏,否认日本申遗代表团在大会期间做出的声明与陈述,再次激起了韩国民众的愤怒。

争议焦点:申遗是否以承认二战罪行为前提

日本明治时代的工业革命遗产:钢铁、造船与煤矿”以江户幕府末期至明治时期的重工业设施为中心,由俗称“军舰岛”的端岛煤矿(长崎市)等8个县的23处设施组成。其中还有八幡制铁所(北九州市)的工厂和三菱长崎造船厂(长崎市)的大型吊车等。

这项被日本视为“工业奇迹”的“遗产”,因强征朝鲜半岛近6万名劳工的历史过往遭到韩国政府和民众的强烈反对。

据韩国媒体统计,这些遗址的23处设施中有7处曾强征朝鲜半岛劳工。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5.79万名朝鲜半岛劳工被强征到申遗对象中的煤矿设施。其中,94名朝鲜半岛劳工在有着“地狱岛”之称的长崎县“军舰岛”煤矿遇难。

韩国媒体指出,日本不顾他国反对执意申遗,有其背后的政治考虑。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执政以来一直推行“普通国家化”战略,希望为日本在二战期间犯下的种种罪行进行粉饰。2009年开始,安倍晋三亲自指导相关申报工作,对申遗项目进行重新梳理。在此次申遗所包含的地点中,松下村塾、长崎造船厂、八幡制铁所、军舰岛等都可谓是日本“战争罪行的遗迹”。这些遗产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日本粉饰、掩盖战争罪行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

因此,韩日双方争议的焦点就在于:日方申报世界遗产是否以承认二战罪行为前提;申报文本中对相关遗产地的价值论述是否以反思历史为导向。

遗产大会:日方口头、间接承认“强制劳役

遗产大会召开之前,韩日多次就申遗一事磋商,迟迟无法达成共识。

今年5月,日本政府宣布“明治时代的工业革命遗址”被列入申遗“建议名单”,韩国政府即派人赴日交涉,并致信世界遗产委员会17个成员表达反对意见。当月,韩国总统朴槿惠会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时,直接表明了反对态度:“这是一次逆历史潮流的申遗,会为国家间带来不必要的分歧。”6月,韩日外相举行会谈,也曾就此事交换意见。

世界遗产大会期间,7月3日,韩国媒体用“难以进行”总结了韩日关于申遗的对峙,并表示此前已有好转的两国关系很可能因此事恶化。韩国民众在位于德国波恩的大会会场周围搭起帐篷,开展抗议活动。7月4日,因韩国政府的强烈反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遗产审定工作被迫推迟一天。

日本通过发表声明和修改部分文字表述,使该项目进入大会审议程序。

7月5日,日本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佐藤地在世界遗产大会上用英语发表声明,表示“曾有大批朝鲜半岛居民和其他国家的人在违背本人意愿的情况下,被日本政府征用,在部分遗址所在地强制劳役(forced to work)。二战期间,日本政府同样施行了征用政策。日本政府已做好准备,通过采取相关措施,让世人了解上述历史事实”。

据相关人士称,韩国在世界遗产委员会做决定时,原本打算在陈述中称日本曾强征朝鲜半岛劳工(forced labor),但日本要求对这一表述进行修改。韩国最终做出让步,同意在审议过程中两国均使用“强制劳役”(forced to work)这一表述。经过大会审议,“日本明治时代的工业革命遗产:钢铁、造船与煤矿”最终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7月7日,韩国外交部在官网介绍了日本申遗代表团在世界遗产大会上承认强征朝鲜半岛劳工一事,并上传了相关英文声明内容。

虽然世界遗产大会发表的有关评审结果文件正文并没有提及日本曾强征朝鲜半岛劳工的历史事实,但韩联社认为,文件以加配注解的方式间接反映了有关史实,与此同时,日方口头承认曾强征朝鲜半岛劳工。

参加此次大会的韩国东国大学教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韩国委员会委员长李惠恩(音译)在撰文回忆时称,虽然日本申请的项目最终获得通过,但韩国代表的发言比日本代表的发言赢得了更多掌声,很多国家的代表在审议结束后也都上前对韩国代表团表示祝贺。“可以说,虽然过程非常艰苦,但通过大家不懈的努力,日本企图掩盖的强制劳役的历史在国际社会得到了更广泛的认知,这是韩国外交上的一次胜利。”李惠恩说。

余波:入选后日本部分政客出尔反尔

在日本国内,日本申遗代表团此次承认“强制劳役”之举,遭到了该国右翼势力的严厉批评,称其为“日本外交的败北”。安倍政府内也有人批评申遗代表团“最后把关不严”,甚至认为这与承认“强征劳工”无异,是外交的失败。

在批判申遗代表团的同时,日本部分政客玩起文字游戏,对承认强制劳役的事实再次予以否认。申遗通过后,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接受采访时说:“‘forced to work’这一表述并不代表日本政府承认强制劳役。”

据日本《东京新闻》报道,7月6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记者会上表示,1944年9月至1945年8月,日本政府曾根据国民征用令征用朝鲜半岛居民,但这绝不意味着日本政府强制劳役。日本政府发给日本媒体刊登的日文初稿中,也并无“强制劳役”字眼,而采用了可被理解为“从事劳动”的措辞,其中并无“强制”含义。

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7月17日,日本自民党特命委员会在党本部开会,并起草了一项提案,该提案主张,日本虽强征朝鲜半岛劳工,但当时的征用政策也适用于日本人,劳工问题完全符合国际法,并没有“强制劳役”的含义。

日本部分政客出尔反尔的举动,让韩国再次掀起抗议高潮。韩国外交部表示:“声明的英文版本已被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采纳。按照国际标准和惯例解释,其内容的含义就是强制劳役。

韩国时报》社论称,首尔需要做更多的外交工作。首尔与东京冰冻的关系在两国关系正常化50周年之际刚刚有所升温,但有些问题看上去还远没有得到解决。评论称,首尔需要保持警觉,确保日本政府会遵循其做出的国际承诺,为纪念遇难者建立一个信息中心,让参观者了解那段历史。

部分韩国媒体和民众认为,决议文本的墨迹未干,日本部分政客就一再对此进行否认,对于这样的行为,忍让和沉默是不可取的。

反思:遗产究竟让世人记取什么

事实上,就带有负面意义的遗产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言,日本并非首例。

200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利物浦海上商城”,曾是北欧向美洲运送奴隶的重要港口,世界遗产委员会在该遗产地的描述中明确提及了这一史实。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南非罗本岛遗址等,也都是反映人类负面历史的“血泪遗产”。但由于申请世界遗产时,相关国家对遗产价值的论述体现出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和平、自由、平等的愿望,认为这些地点作为世界遗产具有严肃的警示意义,最终均被遗产大会审议通过。

美国华盛顿智库“亚洲政策源”负责人明迪·科特勒指出,日本并未正确看待强制劳役的历史,并将之嵌入对战争的理解中。其他一些国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时都能正视历史上不光彩的篇章,比如18世纪的英国利物浦,那里一度是奴隶贸易的中心。英国人没有罔顾相关史实,而是在当地建起了纪念馆、博物馆,还在利物浦大学成立了研究中心。但是日本却相反,他们仅仅指出明治维新时期的工业化进程,却忽略了这个地区的强制劳役历史、可怕的工业事故。眼光如此短浅,只会被解读成挑衅和侮辱行为。

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安德鲁·戈登认为,日本最终承认二战时有过强制劳役的历史,只是为了减轻与邻国的摩擦。事实上,历史远不止强制劳役这么简单。恶劣的工作条件、侵略以及当时整个的社会史都是这一遗产的组成部分。如果它们就这样被掩盖,只留存在注脚中或是干脆被删除,那将会留下很大的问题。

英国《卫报》发表的文章则指出,东京的政客有意淡化日本的让步。日本对待朝鲜半岛劳工的立场没有改变。

还有媒体指出,此前“广岛和平纪念公园”申遗时就存在类似问题。1996年,日本为广岛原子弹爆炸遗址申遗时,就曾利用世界遗产申请的政治漏洞,成功将自己塑造成战争受害者、和平倡导者的形象。在其申遗的文本论述中,根本没有提及遭到原子弹轰炸是基于其对亚洲其他国家的侵略行为。

有专家指出,世界遗产应坚守给全人类带来正能量的底线和导向性,引导各国正视历史,不给反人类与反和平的力量任何机会,才能避免世界遗产大家庭中的良莠不齐、争吵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