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精品:潜心挖资源打造好“时代”

11.10.2014  11:19

在近期揭晓的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2012-2014年)评选中,安徽出版集团《梦焰》、《少年与海》获图书奖,《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获电影奖,获奖作品数量位居全国出版集团前列,也是同时获得图书奖和电影奖的出版集团。大奖背后,是安徽出版集团多年来对精品出版的执着追求。

秉持着传播优秀文化的理念,安徽出版集团在多元产业大发展的同时,夯实主业,紧抓出版质量不放松,潜心做精品出版。“每一本书都不要简单地看成书,都要当作项目来做,创造出衍生产品和价值。”在安徽出版集团董事长王亚非看来,每一本安徽时代出品的图书都是集团品牌的一个分子,做精品出版是维护时代出版品牌的根本,而品牌远比钱更值钱。

文化为本  坚守品位策划精品

曾经有网民评价,时代出版有很多好项目、概念、故事,但都没把它做够做透。我们要用一个时代的时间去做好一个‘时代’。”在安徽出版集团2013年总结会上,王亚非曾经讲到网友的这段话。而这几年来,安徽出版集团一直在深挖细究,力求把每件事做到极致,精品出版也一直在路上。

在安徽出版集团,精品出版有六大项目库保驾护航:重大主题出版工程、名家名作出版工程、原创精品出版工程、走出去出版工程、文化科技复合出版工程、精品影视工程。从选题策划到作者资源,从原创到走出去,从图书到影视,基本囊括了集团所有业务领域,为集团精品出版打下了雄厚基础。

这两年出版社对出书的品种进行了一定压缩,但选题质量明显提高了,未来出版社做精品出版的底气应该更加充足,多出好书,而不是多出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安徽教育出版社社长郑可一直强调,出版社要做好文化传承,要追求“真善美”,教育社在服务教育的同时,也要做好精品出版。

正是在精品出版理念的指引下,安徽教育出版社一般图书出版不再追求品种和规模,适度收缩。在郑可看来,编辑的规模不可能无限膨胀,但要把有限的编辑力量集中向精品图书发力。“只要给钱就出书,那出版社的价值在哪里?编辑的价值如何体现?”郑可说,现在环境下,出版社面对的诱惑也很多,想要坚守文化品位很难,教育社也有过彷徨期,出版不平衡,作者层次不高等问题都曾经困扰着他们,但这几年教育社在精品出版上下大功夫,也收到了回报。去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实现销售收入2亿多元,利润达7000多万元。

立足原创  把握主题“优化”精品

安徽文艺出版社最近好消息频传,该社出版的原创长篇小说《梦焰》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荣获“优秀作品奖”。至此,安徽文艺出版社已经实现了“五个一工程”奖四连冠。

成立于1984年的安徽文艺出版社,一贯倡导阵地意识、精品意识、人本理念和国际视野。“立足原创,优化精品,用精品打造一流,是我社的立社目标。”在该社任职6年的朱寒冬社长秉承这一理念,带领出版社策划的多种重大项目进入国家品牌工程,实现了出版业三项国家级大奖大满贯。

梦焰》是安徽文艺出版社自主策划的原创作品,实际上,在策划初期,朱寒冬就预感这本书可能会引起关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强国强军梦,安徽文艺出版社敏感地把握到这一重要信息,积极联络当代一线军旅作家,最终确定著名军旅作家、济南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主任苗长水。

最初的书名不是这个,而是‘小鬼干什么’,后来我们觉得这个书名要是上升到国家层面还是不够好,后来我提出改名为‘梦焰’,苗长水称赞这个书名简洁大气,又符合军旅特色。”朱寒冬介绍说。最终双方共同确定了《梦焰》一书的书名与创作思路,让作品更贴近强国强军梦这一大时代主题。

如今,安徽文艺出版社把当代原创文学作品、引进版外国文学作品、文化教育类图书和音乐艺术类图书作为主要出版方向,并花大精力出版了中外经典类图书,形成了出版社常销图书群。余秋雨、贾平凹、韩少功等名家名作,亮点频现,成就了“用精品打造一流”的美好愿景。《美丽的村庄》、《四面八方》、《新安家族》分别荣获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西方科幻文论经典译丛》(5种)获得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贾平凹散文典藏大系》(7种)、《韩少功作品典藏》(2种)、《海岩精品集》(15种)等图书都广受读者欢迎。

做优项目  用好政策多推精品

近年来,安徽出版集团共承担国家级重点出版工程近百项,多次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屡屡斩获出版业三项国家级大奖,获得各类奖项的图书更是超千种。黄山书社获奖项目和受资助项目更是屡次排在集团前列。

图书类相关大奖中,除了‘五个一工程’奖没有拿过,剩下的我们都得过了。”在黄山书社的展示厅,社长任耕耘指着面前的荣誉展板告诉记者。荣誉背后,是对出版的一片赤诚之心。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此前公布的《2013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黄山书社整体经济规模实力排名继续稳居全国古联体第二名,仅次于百年老社中华书局。该社精品项目受到各方重点关注,各种形式的资助支持获得能力继续加强。

每年获得这么多项国家资助,黄山书社有什么秘诀?在任耕耘看来,主要还是沉下心来做好出版基本功。黄山书社每年都会有意识地关注各类奖项的申报新动向。根据相关情况寻找确定优质选题,早早关注,早早筹备,重点突破。在完成资助项目时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给各方面都留下好印象,赢得相关机构的信任,再次申报时成功率也会提高。

在展示厅里,任耕耘指着橱柜里的《重刊点校百衲本二十四史》说,“这套书我们都舍不得拿新书展示,现在看到的这套书是一套残书,所以才拿出来展示。”记者了解到,《重刊点校百衲本二十四史》采用宋代典籍的尺寸和版式,成书全部采用宋代手工工艺装订,下捻线装,封面则采用真丝绫面,绢签铺底,上拓洒金宣纸,全部手工装订,尊显当年皇家藏书的气派,并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毛佩琦先生亲笔签名,限量发行。任耕耘表示,将来古籍出版要多向收藏类去做,着力做精品。

此外,黄山书社还开发了一系列文化衍生品。其中包括极具收藏价值的艺术专题笔记本,既有获独家授权的吴冠中、陈丹青、程大年画作系列笔记本,也有融鲁迅散文名篇和吴冠中画作于一体的艺术创意笔记本,由于设计精美、题材独到,被很多单位和个人买来作为礼品馈赠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