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寄种”获增产

16.06.2014  12:07
      “想不到,去年秋天种麦时遇上大旱,今年还能有这样的收成。”6月12日,在洛宁县小界乡史村刚刚收过麦子的农田里,村民易友安对记者说,他家的小麦亩产今年能达到600多斤。

      洛宁县多丘陵山地,号称七山二塬一分川。史村就是个高居塬上的村子,全村2000多亩土地,全是靠天收的旱地。

      洛宁只是洛阳的一个缩影,洛阳全市今年小麦种植面积387万亩,其中旱地面积就达220万亩。缺乏水浇条件的旱地如何应对去年的旱情,今年收成如何,记者跟随第十二督导组在洛宁、宜阳等地进行了深入走访。

      去年我省遭遇了罕见的春夏秋三季连旱,洛阳山区旱情更加严重,一些地方人畜饮水也出现了困难。

      “去年因为干旱,全市小麦播种推迟了20多天,多年未见。”洛阳市农技推广站站长郭新建说。易友安告诉记者,当时村里农田往下挖几米深都是干土,土壤缺墒严重,村民忧心忡忡。

      俗话说,时到不等墒,墒到不等时,要是错过适播期,土地就有可能撂荒。洛阳市农业部门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号召农民采取“寄种”方式播种,即先把麦种播进去,等到后期降雨时就有希望出苗。

      在实施“寄种”的同时,各级农技部门指导旱地群众加大播种量,提高出苗的概率。易友安说,他们村平时一亩播种量约20斤,按照农技部门的意见,去年提高到了30~35斤。

      不过,当时许多群众嘀咕:“说着容易,没水咋种麦呢?就是播了种,说不定连种子都搭进去了。”谁知种进去没几天,天降喜雨。随后,各级农技部门跟进指导,加上今年春夏风调雨顺,山区旱地小麦终于走出了旱魔的阴影。

      据郭新建介绍,通过实施“寄种”等方式,洛阳市今年旱地小麦收成较丰产年份略低,但比上年增产了6%。

      “现在村里人都说,‘寄种’这法儿还真中。”易友安笑着说。

      专家点评:

      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推广研究员易玉林:洛阳市针对去年麦播期间持续干旱的严峻形势,各级农业部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大力推广旱作集成配套技术,按照“时到不等墒”的原则,“加大播量、寄种等雨”,针对播种晚,冬前群体小、个体弱的情况,加强春季管理,返青期趁墒追施氮肥,确保小麦后期正常生长。在大灾之年仍取得了较好的收成,为今年旱地小麦丰收提供了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