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塔纳天价早餐到郑州晚宴 李克强倡导国际产能合作走向全球

16.12.2015  08:22

  核心提示|相隔整整一年,李克强总理出席了两场截然不同的“宴会”。一场在冰天雪地的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一场在仍然散发着初冬气息的河南郑州。一年前,李克强总理与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以一顿“面包+沙拉”简单的早餐,敲定180亿美元的中哈产能合作巨额订单。一年后的12月14日,李克强在河南郑州宴请前来出席“上合会”的各国领导人,品尝更富地方特色的铁棍山药和郑州烩面时,“中哈产能合作”已经全面升级为“国际产能合作”,并获得世界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

  从敲定180亿美元订单的“天价早餐”到上合组织各国领导人齐聚的郑州晚宴,两场相距近4000公里的餐聚,穿起了李克强总理倡导的国际产能合作整整一年的成长历程。

   2014.12.14李克强吃了顿“天价早餐

  桌上菜品是河南特产的铁棍山药、南阳牛肉、郑州烩面等,墙面LED屏幕上不断翻过的图片,是白马寺、太极拳、汝窑、司母戊鼎等河南文化的代表。不过,在这场颇具特色的“郑州晚宴”之前,李克强总理在北京会见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时,双方共同回忆起一年前那顿“计划外”的早餐。

  “我还深切记得整整一年前,我们在阿斯塔纳的会见。您正是在那次会见中提出了产能合作的倡议,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构想!”马西莫夫说。

  时间倒推回2014年12月14日,李克强总理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出席第十三次“上合会”期间,与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举行会谈。据说,会谈原本是“常规套路”,哈方向客人介绍他们正在推进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光明之路”计划,并表示愿向中国出口铁矿石、农产品等进行合作意向。但李克强当即打破既定议程,临场机变回应道:“我们为什么不在‘光明之路’上进行深入的产能合作?

  这一极富外交智慧的倡议,对接了中国的优质产能与哈萨克斯坦基础设施的巨大缺口,刚好契合双方利益的交汇点。纳扎尔巴耶夫因此当即兴奋地一拍桌子:“就这么定了!”第二天一早,他便派马西莫夫总理来到李克强下榻的酒店,在共进早餐的同时继续商议两国的产能合作具体事宜。

  早餐的菜品只有简单的面包和沙拉等,但两国总理商定的内容却相当“丰盛”:他们围绕“中哈产能合作框架协议”达成了初步共识:一份涉及基础设施、公路、住房等10多个领域、价值180亿美元的大单。

  有媒体因此形象比喻称,中哈两国总理吃了一顿菜品简单的“天价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