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用经济杠杆“拧紧”企业“水龙头”

08.05.2014  16:06

2014.03.22

      □本报记者 张海涛

      在水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工业企业作为用水大户,节水状况却不太理想。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加强节水型企业建设,亟须制度创新。

      企业节水潜力巨大

      3月20日,在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淋雨检测车间,车辆正在进行防雨密封性实验。

      该公司设备安全处的王占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台客车检测用水约22立方米,实施了循环用水工艺后,淋雨检测车间一年可节水40万立方米。加上其他水循环利用工程,公司年节水达300多万立方米,节水效益达600万元以上。

      在郑煤集团超化煤矿,黑色矿井水通过处理后循环使用,全年节水100多万吨。

      “工业企业是用水大户,在节约水资源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省节约用水协会秘书长李中刚说,我省近年采取了多种举措,开展了“节水型企业(单位)”创建工作。与10年前相比,目前我省万元GDP用水量下降了71%,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了70%。

      经济因素制约节水步伐

      像宇通公司、超化煤矿这样的节水型企业,目前在我省工业企业中数量有限。

      据省统计局去年发布的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情况,共1618家企业使用了重复用水,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其中重复用水量超过1亿立方米以上的企业有33家,但这33家企业的重复用水量却占到全省总的重复用水量的82%,重复用水企业和重复用水大户均偏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积极采取节水措施的企业,大多是因为用水量较大,通过节水可有效节约成本。若非后期经济效益明显,企业很难主动采取循环用水措施。

      记者从省节约用水协会了解到,我省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进展较慢,大多数企业、单位对节水创建并不重视。

      节水需多管齐下

      省水利厅水政水资源处调研员焦建林分析,制度完善程度不够,监管力度不够,没有专项资金支持,认识不足等都是影响企业节水的原因。

      “工业节水的核心是价格,要通过经济杠杆实现节水。”焦建林说,和国外相比,我国目前水价偏低,推进企业节水,需加快水价改革,增强企业主动节水的积极性。

      此外,应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节约用水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节水改造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逐步淘汰落后的、耗水量高的工艺、设备和产品。③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