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日夜攻下甲流储备药科研关

13.07.2015  13:30

  2009年上半年,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爆发,国内疫情形势严峻,感染的患者急需有效的药物治疗。此时,东莞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党总支部书记、销售部副总经理马江龙临危受命,带领着公司新药支部、仿药支部、生物药支部的党员和技术骨干,对甲型H1N1流感用药“磷酸奥司韦”的合成工艺进行科研攻关。

  在历经60多个日夜的反复实验后,前五步工艺的重量收率从50%上升至120%,科研团队以最快的速度探索出了一条国内最先进的工艺路线。

  正是凭着这样的合成工艺,东阳光公司在2009年为国内生产出了99%的奥司他韦产品,完成国家下达的2亿片储备药任务,为国家抗击甲型H1N1流感作出了重大贡献。

  回想起那段与时间赛跑的日子,马江龙说,东阳光公司有一支优秀的党员队伍,他们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无私奉献,不断攻克难关,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果。那段时间里加班成了“家常便饭”,但谁也没有因此抱怨;后来立下汗马功劳,却没有人邀功。忙完那一阵后,大家都回到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与如此卓越的队伍一起工作,他感到很自豪。

  人才培养是马江龙投入颇多心思的地方。他介绍,他们集团多年来不惜高薪引进一批国外化工和制药界工作经验丰富的专家,聘请学术界著名学者做顾问指导,吸引海外名校海归加盟。该集团每年都会前往国内重点985、211高校招聘,挖掘优秀毕业生和党员,作为储备人才进行培养。

  如今,东阳光集团已有3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0名博士、2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强大的人才队伍,为研制具有知识产权、高精尖产业提供了技术和人才保证。正是“海外专家指导+海归博士引导+国内精英主导”的人才架构,成就了优秀企业。

  南方日报记者辛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