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务实担当干事业 凝心聚力谋发展

14.01.2015  10:16

      2014:团结务实创实绩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方城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粮食主产区、特色商业区、文化旅游景区和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构建“大城建、大交通、大教育、大卫生、大文化、大商贸、大生态”格局,统筹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和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有序推进,发展保持科学跨越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县生产总值155亿元,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156亿元,增长1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8亿元,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亿元,增长1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8亿元,增长1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到21647元和8896元,增长11.8%和12%。


      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推进城乡贯通,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
  
  突出规划引领。城区控制性详规实现全覆盖,乡镇总规修编基本完成。提升城市品位。城区主干道路综合改造全面完成,断头路逐步实现环线相连,路网结构不断优化。会议中心建成投用,体育馆即将完工,群众文化艺术中心、规划展示馆正在建设。持续推进内河治理,增设广场游园,完善光亮设施,以水润城、以绿染城、以文塑城、以亮扮城,致力打造绿、洁、畅、亮、美的城市轴、景观带,继省级文明县城、园林县城和双拥模范城成功创建之后,省级卫生县城创建也通过验收,“人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在林中、水在城中”的目标正一步步实现。推进城乡一体。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现代文明向乡村辐射。通过加大政策、项目、资金向乡镇倾斜,增强了乡镇造血功能,小城镇建设快速推进。广阳、博望、赵河成为国家级重点镇,清河、券桥撤乡设镇通过省政府验收。郑万高铁方城设站成功争取,新建农村公路50.2公里,豫龙客运站一期建成投用,城市公交开通运营,鲁姚公路拓宽改建加快推进,道路畅通能力得到提升。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4.8%。
  
   延链、补链、强链,培优壮强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初步形成
  
  把以轴承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作为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紧盯“3年建成全县首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全国最大冷辗扩设备、轴承钢管生产基地”的目标,围绕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引进建设了中亚冶金轴承、优必胜钢管、中亚冷辗扩和中亚精密机械四家大个企业,入驻相关企业11家,形成了“冷辗扩设备-钢管-套圈-轴承”闭合的轴承产业链,综合产能达到20亿元。新能源、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等产业的重点项目稳步推进。14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8亿元。高标准建设超硬材料产业园。顶锤、芯柱、金属粉、合成添加剂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产业链条不断拉长。预计中南钻石年产能达到70亿克拉,实现收入17亿元,利税5.1亿元。稳步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开放招商“一举求多效”,新包装项目18个,新引进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个,引进省外资金54.2亿元。明确了10个重点领域、45个关键环节重点改革事项,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取消、合并行政审批项目31项将113项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全县820个事业单位完成分类定位。


      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科技服务水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粮食主产区建设更加巩固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粮食总产量达12亿斤,实现“十一连增”。加快建设高标准粮田。投资4亿元,实施农田基础设施项目12个,建成高标准粮田13万亩。完成1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脱贫人口占全县贫困总人口的近1/8。发放各类惠农补贴2亿元,进一步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推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建成9个基层农技推广站,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207万亩。全县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124.3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农业气象服务建设成效明显,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气象为农服务标准化县。省市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数量增长迅速,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与河南农大合作的国家“2011计划”现代农业试验区荣获全省3万亩现代农业试验区一等奖。农业规模经营步伐加快,土地流转面积近14万亩,无公害基地达到60万亩,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县成果进一步巩固。烟叶收购总量达到460万公斤,实现特产税2800万元,生产效益再创新高;黄金梨、金木瓜、裕丹参、小辣椒、精细蔬菜等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有力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了农业产业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累计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扎实推进道路改造、村庄整治,加快垃圾储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示范村30个,探索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被市委主要领导称为“方城实践”,全市“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在方城召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建成住宅1250套,在建1360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跟进,城乡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
  
   以旅游景区、特色商业区、高效经济生态示范县建设为抓手,文化旅游齐头并进,第三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重点景区景点接待能力不断提升,七十二潭成为AAAA级景区,七峰山、大乘山等景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接待能力明显提升。古缯国文化苑主体落成,成功举办全球曾氏拜祖大典活动。文化惠民活动蓬勃开展。通过选树身边典型,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以德育人,形成了全民向善的良好风尚。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140场,公益电影放映7150场,开通了83个自然村光信号,新增有线用户6000户,党风廉政教育现代豫剧《子夜惊梦》成功巡演,省市艺术作品创作大赛获奖17项次。商贸服务能力得到增强。按照“五区四街”的总体布局,特色商业区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通过省级评审,商业网点及业态规划编制启动。引进建设了旧城改造、仓储物流、商场建设等项目,特色商业区功能不断完善。
  
   民生投入继续增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2014年全年民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70%以上,教育、社保、医疗等民生支出在20亿元以上。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优化中心城区教育布局,荣获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称号。社会养老、医疗保险体系更加完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危房改造、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居全市第二位。实施卫生重点项目9个,群众就医用药条件持续改善,成功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全国农村中医药先进县。大力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和乡村清洁工程,圆满完成绿化造林任务,提前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生态廊道和白河防护林建设任务,获全市观摩评比第二名。南水北调干渠和白河两侧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完成市定目标任务,潘河出境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在90%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机制,大力践行“35565”信访工作法,持续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攻坚行动”,实施领导定期接访制度和领导包案责任制,一批信访积案得到解决,信访形势持续好转。按照“一村四警、四警一组、一组四村、一警为主,警力驻村全覆盖”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一村四警”爱民实践活动,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受到省、市表彰,人民群众安全感大幅提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重点食品安全案件,社会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持续强化党的建设,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持续增强
  
  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部署,县委常委以上率下,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坚持问题导向、实践意识,坚持“三严三实”;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创新方法载体,扎实开展“争当为民务实清廉表率,建设富强和谐美丽方城”主题教育和“倡释之精神、扬正气清风”活动,认真开展“三亮三评”,健全完善“四项机制”,深化“一村四警”爱民实践,使教育实践活动有声有色,落地生根。特别是通过正风肃纪、优化环境提效能、机关作风建设和信访积案化解四项专项整治,使“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中央八项规定、省委20条意见、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十项规定”得到贯彻落实,干部队伍敬畏意识明显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群众观点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促进了作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通过民主测评,全县活动整体评价“”票率为98.8%。
  
  乘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东风,方城县不断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着力提升各级干部执政能力。县委书记褚清黎率先垂范,以“我是谁、为了谁、相信谁、依靠谁”为主题,先后面向600多名基层党组织书记、300多名人大代表、230多名政协委员、600多名政法干警、200多名县处级和乡科级主要领导干部讲党课;最近,又围绕“当了支书为什么、当了支书干什么、群众心中想什么、村民对我评什么、当了支书留什么”五个问题,对刚刚完成换届的村“两委”主职进行培训,释放正声音,传播正能量。在主要领导的带动下,学政治、学业务、提素质、强能力成为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民主集中制,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四大班子定期沟通、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等制度,健全县委常委定期向常委会汇报履职情况、县委书记督查专号等制度;狠抓科学决策机制、便民服务工作机制、调解化解机制、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机制建设,有效促进了全县干部队伍素质能力的提升,不跟风、不张扬、不折腾,悄无声息谋发展的务实作风更加浓厚,为全县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最有力保证。
  
   2015:奋力实现新跨越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方城县将继续聚焦工业短板问题、聚力农业大而不强问题、聚神三产相对滞后问题,坚持不跟风、不张扬、不折腾,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十三次全会部署,以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为主调,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县为统揽,继续抓好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粮食主产区、文化旅游景区和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努力构建“大城建、大交通、大教育、大卫生、大文化、大商贸、大生态”格局,加快建设富强方城、和谐方城、美丽方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蓄势加力、争取主动。


      抓集聚,强链条,增创工业经济发展新优势
  
  紧紧扭住“工业强县”这一战略任务,以产业集聚区和超硬材料产业园为载体以培育机械装备制造、超硬材料、新能源、矿产建材、农产品加工五大主导产业为突破口围绕主导产业上项目,围绕主导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上项目,壮大产业链条,实现集群发展。一是打造集聚平台。注重产城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人口集中,继续完善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高集聚区承载力。二是壮强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链布局项目链、构建工作链、强化责任链,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项规划、一套政策、一个服务主体、一支专家团队、一本台账、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让工业发展的“台柱子”强起来。以轴承为主的装备制造业,紧盯“3年建成全县首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全国最大冷辗扩设备和轴承钢管生产基地”的目标,按照“产业集聚化、企业规模化、产品系列化”的要求,继续引进大个企业,形成新的产能,力争综合产值2015年达到60亿元、2016年达到100亿元。超硬材料园区将充分利用上市企业的优势,壮大产业规模,突出抓好硬质合金顶锤、芯柱等重点项目,加大扶持力度,促其快速发展,力争2015年总产值达到30亿元,2016年超过50亿元,2019年达到100亿元以上,打造世界最大的超硬材料工业园。矿产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综合运用延伸链条、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方式发展下游产品和消费终端产品促进“老树发新芽”。新能源产业,力促成光伏电站项目尽快落地建设,抓好在建风电项目,鼓励支持硅产品企业捕捉政策、市场机遇,尽快脱困投产。三是强化服务保障。把资金、土地、环境容量等各类生产要素向主导产业集中配置,把领导力量、工作力量配强配硬,集中优势兵力、优质资源支持项目建设,力促建成项目达产达效、在建项目早日建成投产。更加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筑巢引凤,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创业就业,引进一批高端人才为方城兴业出力;大力开展校企对接活动,全面提升劳动力技能和素质;营造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氛围,培养一支具有战略思维、勇于创新、有社会责任感的本土企业家队伍。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实施“11455”工程(创建1个院士工作站,创建1个博士工作站,创建4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争取申报5项优秀科技成果和50项专利),打造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在省市叫得响的产业集群。力争通过3~5年努力,把方城打造成宛北地区的工业强县。


      抓贯通,促宜居,增创城乡一体建设新优势
  
  坚持打造中等宜居城市和推进城乡一体化“两轮驱动”,实现理念、规划、投入、程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县乡任务共担、责任共挑,构建中心镇、中心村与县城均衡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城区突出规划引领,以创新管理体制为动力,实施城市环境绿化及城市公园、城市水系等生态建设,强力推进“以水润城、以绿染城、以文塑城、以亮扮城”联动建设。按照“城内大商场、城中商业街、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城乡大流通”思路,逐步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商业流通网络。引导大型流通企业向中心集镇、次中心集镇和中心村延伸网点,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大力发展交通事业,加快推进城区场站建设,内引外联,彰显方城的交通优势。加快推进兰南高速赵河区域设站,全力支持郑万高铁、方枣高速工程建设,做好方汝高速、民营航空俱乐部和唐白河200吨位水运复航的争取工作。通过水陆空并举,进一步健全快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把县域连为一体,融入全省发展大局。
  
   抓特色,固根基,增创农业农村工作新优势
  
  立足农业大县实际,牢记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聚焦高标准粮田、农业产业化集群、有机农产品基地等重要板块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把农业产业做成特色品牌推动粮食主产区建设登台阶、上水平,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大县转变。围绕粮食主产区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粮食面积稳定在170万亩以上,总产保持在12亿~13亿斤,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大力推进与河南农大合作的国家“2011计划”现代农业试验区和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以烟、椒、药、果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保持在90万亩以上。把农业生产基地作为工业的第一车间,大力培育精深加工企业,用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发展。扶持培育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带动具有区域优势、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制定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具体政策,鼓励支持各类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激活整个农业集约节约、产业化发展的活力。
  
   抓保障,惠民生,增创社会和谐稳定新优势
  
  从强化基本保障做起,从群众能够感受到的具体事情做起,从突出问题抓起,加大政府投入,引入市场机制,着力解决教育、卫生、文化、交通、商贸等资源不足的问题,提高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能力。围绕“大教育、大卫生、大文化、大交通、大商贸”等基本保障,完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确保城镇空间布局、项目布局高度统一,引导学校、医院、道路、垃圾处理、公交站点、商贸物流等设施布局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着力巩固省级“四城联创”工作成果,通过2~3年努力,冲刺国家级文明、卫生县城。乡镇重点抓好垃圾、污水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推进主要街道“三线”入地、管网配套,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农村重点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2015年,3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省级达标村,2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省级示范村。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着力加大精准扶贫开发力度,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提高、范围扩大,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以法治方城建设为引领,扎实推进“双基双治双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抓改革,激活力,增创体制机制建设新优势
  
  跟进落实中央、省委、市委部署的改革任务,着力抓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障碍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强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重点把简政放权和规范用权结合起来,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把流程规范和服务智能化结合起来,着力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建立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责任不清、多头执法、推诿扯皮等问题;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联动机制,全方位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权力运行。深入推进农村体制改革。着力在土地流转、农村产权制度、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方面积极探索,有序推进,激发农村整体活力。积极推进社会事业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功能完善,采取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办学、办医,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党的建设、民主政治等各方面改革,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以改革实效为发展增添活力。

   抓落实,勇担当,增创作风建设新优势
  
  新的一年里,方城县将把忠实践行“团结凝聚战斗力、敬畏规矩树形象、忠诚担当事上见、落实见效真本事”四句话作为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扎实抓好,把干事创业谋发展作为最大责任,忠诚担当,履职尽责,落实求效。
  
  务实重干,提升工作执行力。践行“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理念。坚持一切工作项目化,扭住项目抓落实。建立任务清单、工作台账和挂销号制度,把项目成效作为评判检验干部工作能力、水平和业绩的标准。完善评价机制。工作安排、项目进度、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三亮三评”,定期在媒体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四层面三述职”制度。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定期向县委常委会述职,副县长定期向人大常委会述职,政府组成部门定期向政府常务会议述职,村党支部书记定期向乡镇党委述职。人大常委会加强对政府组成部门一把手的询问和质询,层层传递压力,落实责任。
  
  营造氛围,强化舆论引导力。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全社会文明意识,形成人心思进、人心思干的社会环境。讲好“方城故事”,传播正声音,积聚正能量,激发全县人民干事创业激情。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好经验和好做法,发挥典型示范效应,树起方城团结的形象、发展的形象、和谐的形象、进取的形象。
  
  加强党建,凝聚发展向心力。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政治清醒、思路清晰、作风务实、为人低调、敬畏守规”作为价值取向、修身标杆、作风标准、用人尺子,加强思想、政治、作风建设。坚持在发展一线选人,在攻坚克难中发现和锻炼干部,在抓落实中检验和培养干部,努力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以制度建设规范化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以作风建设常态化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增强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专业化能力和法治化水平,全面推进法治方城建设,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坚持不懈纠正“四风”,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引向深入。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清单、一案双查、述责述廉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对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倒查追究等追责链条,用制度约束和监督问责推动主体责任落实,着力为方城加快发展营造更为优良的政治生态氛围。
  
  统筹:李锡强
  
  执行:阎亚平  姚红宇
  
  组稿:李超峰  孙宇  胡楚强  张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