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飞司宣布正式启动重整 原股东丰隆亚洲成投资人
2月6日,身陷停产与重组的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终于从泥淖中拔出来半只脚。
当日,该公司对员工发布公开信,宣布正式启动重整。据其相关负责人透露,将于2月8日正式恢复生产,这距其上次宣布“停工停产、被迫重组”已有3个月。
【公开信】
新飞公司重整投资人浮出水面
这封名为《告全体职工、经销商、供应商等团体或个人的一封信》(以下简称《公开信》)由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对员工邮箱发布,经河南商报记者向其公司高层确认,该信内容属实。
信中称,2018年2月3日下午,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新乡中院”)主持召开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河南新飞家电有限公司及河南新飞制冷器具有限公司(以下合称“新飞公司”)重整投资人招募评审会第二次会议,会议决议确定丰隆亚洲有限公司为新飞公司正式重整投资人。
信中解释了这次决议所考虑的因素,称是综合考虑新飞公司未来的经营发展、职工权益保护与债权人利益保障等多种因素,依据合法、民主、公开、透明的评审程序和规则,由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本着对新飞的未来发展负责、对新乡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经过慎重、全面、科学的研究和论证,形成的统一意见和结论。
另外,信中提到,在新乡中院和新飞公司管理人的监督下,新飞公司正式重整投资人将于近期逐步恢复生产,员工会陆续回到工作岗位工作,公司的销售、供应、售后等体系也将陆续恢复正常运行。
【焦点】
重整投资人原是新飞公司股东
据之前报道,2017年11月1日,河南新飞制冷器具有限公司、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以及河南新飞家电有限公司发布重整说明,称过去几年持续亏损,迫于资金压力,停止生产活动。
这甚至意味着,电器业“四朵金花”之一的新飞公司面临陨落。
据媒体报道,新飞公司宣布停产前的2017年前9个月,新飞冰箱市场零售量、零售额占比分别为2.83%、1.70%,产品均价为2202元,早已被挤出行业前十行列。从2010年以来,新飞冰箱就逐渐落伍,“时尚、潮流、技术”几乎与其无缘。
“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这句家喻户晓的广告,也只能停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从宣告“停止生产活动”,到现在宣告苏醒,三个月时间里,新飞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
据业内人士透露,新飞公司在2017年12月29日发布关于招募重整投资人的公告,公告发出后,传言称康佳、万宝、小米、美菱等都曾试图接触新飞重整。
最终,其股东方丰隆亚洲有限公司成为“正式重整投资人”。
【期待】
预计2月8日恢复生产
之前,新加坡丰隆集团就是新飞公司的股东方,此次成为正式重整投资人,也备受关注。
据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相关高层人员透露,此次丰隆亚洲有限公司作为正式重整投资人,对大家来说都很期待。据其介绍,公司将于2月8日恢复生产。
对于重组方案等,该人员并未具体透露。
在之前新飞公司正式发布关于招募重整投资人的公告中,阐述了招募重整投资人的目的:在于整合新投资人管理、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和新飞公司在品牌、产线、市场的资源,释放新飞公司的重整价值,实现新飞公司再次振兴,助力新投资人实现战略性发展,依法保护债权人、职工、股东等相关方合法权益,共同缔造新飞新的辉煌。
据悉,丰隆亚洲有限公司隶属于新加坡丰隆集团,后者是新加坡“首富”,创立于1963年,是新加坡最大的房地产和酒店业投资发展商和标杆企业,也是世界跨国性的集房地产、银行与金融服务、酒店等综合类的企业集团,集团股票已在美国、英国和新加坡等多国上市。
声音
期待新飞公司“振翅”重飞
也有员工担忧,重整后的第一刀会挥向哪里、是否会裁员等问题。
如何重整?重整的难度大吗?难点在哪儿?“新飞”的品牌能持续下去吗?河南商报记者在采访新飞公司相关人士时,对方未做出阐释。
对于新飞公司的未来,业内众说纷纭。在河南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宋向清看来,企业要专注于市场、产品和管理创新,资本方和管理方之间在某些方面不要形成一些虚耗,整体上,新飞公司的资本方、管理方以及内部,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种情况对于新飞公司的运营伤害是比较大的。
宋向清说,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公司一心一意地做市场、做产品、做创新,未必就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但如果再出现一些内耗、虚耗,把时间、精力、人力、财力用在关系的整合上,劲儿不能往一处使,心不能往一处想,这对新飞公司的伤害很大。
宋向清认为,新飞公司使用的品牌、工人、产业、设备等都没有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在管理上。比如经营理念的调整问题,协调投资方和管理方关系问题,管理内部关系未理顺问题等。
“原来的投资方再次注入,应该有两个方面的认识和预判,一是投资方认为新飞公司是一个可持有的、优质的盘子;另一方面是投资方认识到新飞公司出现的问题是可以调整和解决的。”宋向清说,看出问题症结,才能再次投入资本,调整和整合新飞公司。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新飞”品牌跌落出“四朵金花”,目前企业竞争激烈,新飞公司经此一役,元气大伤,将无力回天。
在宋向清看来,这一看法为时过早,毕竟新飞公司在其发展历史上多次发生过类似风波,并走出迷雾,重见天日。另外,“新飞”品牌深入人心,只要用好的方法盘活,资本注入后致力于新技术、新模式,仍然有振翅重飞的可能。
河南商报记者 杨桂芳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