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 第二届编辑出版研讨会在郑州大学召开
6月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办,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的《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第二届编辑出版研讨会在郑州大学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主编唐绪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鉴与文摘分社社长张昊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暨南大学、河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媒体的研究员,以及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师生共计9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我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兴成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纪委书记季为民主持。
李兴成副书记在讲话中首先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简要介绍了我校近年来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他指出,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必将有力促进我国新闻传播学界的学术交流,产出更多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希望以此次研讨会召开为契机,请各位与会的专家学者为郑州大学及新闻传播学科的建设发展多提宝贵意见。
会上,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举玺表示,作为本次研讨会的承办方,一定努力做好服务工作,为本次研讨会的圆满举行提供坚强保障。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时代,中国新闻传播业发展日新月异,分析和总结新闻传播学年度发展经验,无论是对学界还是业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在讲话中指出,“录鉴存史”是中国新闻传播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传播、新闻舆论这两个概念已渗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科发展迅速,我们需要一本能够承载学科发展历史记录的年鉴。做好一本学科年鉴,对于组织者来说应具备五个“要”:要有一定的学科地位,要有比较完备的顶层设计,要有一个很好的执行总监、要有一支优秀的编辑队伍、要有一张完备的供稿网络。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2017年卷的编辑工作献言献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鉴与文摘分社社长张昊鹏介绍了《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2016年卷的出版情况。作为年鉴的出版方,张昊鹏希望把年鉴打造成一本全面、实用、经典、权威、便于检索的学科经典,基于此,他提出年鉴出版工作的三个原则:一是把握正确学术导向,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及舆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把握好当前话语体系的要求;二是注重学术规律,在遵守年鉴出版要求的基础上,要尊重作者的学术成果;三是形成年鉴的影响力,作为出版方,要同编委会成员及所在教研机构开展深入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编辑室主任、《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副主编钱莲生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为题,向与会的领导和专家介绍了2016年卷编撰情况。他谈到, 2016年卷做到了“专业化”与“大众化”、“模式化”与“个性化”、“史书”与“工具书”的有机统一。年鉴是鉴书,需要有栏目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但也需要创新,编撰中努力实现鉴书的可读性,同时也注重实用性,努力把年鉴打造成学科发展的蓝皮书。同时,钱莲生部署了2017年鉴的供稿和编撰工作。他说,在2017年卷中将着力打造百年回顾、学科综述、专题综述等三大综述;着意写好“高校学术概况”“新闻研究机构概况”“学会概况”等三个概况;继续刊载“论著研究”“期刊研究”两个报告;尽力组织国际交流、研究生学苑两个专栏;扎实开展“我最喜欢的新闻传播学论著”推荐评选活动;精心描绘一图一人。2017年卷是对2016年新闻传播学学术实绩的记录,作为新闻传播学年度史的书写者,有理由、有责任客观记录、真实反映中国新闻传播学学人的劳动和成绩。
最后,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暨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2017年卷的编辑出版工作展开了深入交流和研讨,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会前,参会的专家学者参观了我校举办的穆青事迹纪念展,对我校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及主题纪念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供稿:新闻与传播学院 孙保营 袁露 )
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兴成讲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讲话
参会人员在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门口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