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商品交易所落地郑州 马氏“兄弟”诚信合作再结果

19.05.2015  10:19

  (记者王国庆童浩麟李黎祥)5月18日上午9点,初夏的阳光下,马奋勇和马保东在郑州市贸易货栈当天刚挂牌的新疆商品交易所前开心地拉起了手。3个月前他们的合作约定当日实现。

  本报2015年2月15日头版头题刊登了新闻特写《马氏“兄弟”跨越二十年的诚信》,文章讲述了马奋勇和马保东“兄弟”两个的诚信故事。文章最后说,今年上半年马奋勇打算在河南建立新疆名优产品展销交易中心,马保东则准备了充足资金让“兄长”马奋勇尽管用。

  “因为互相交底儿,合作出奇得快!”马保东说,“因为这个项目,我们成立了疆豫丝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马奋勇是董事长,我是股东之一,占20%股份。公司一期投资规模达到3000万元。”

  在马保东看来,新疆商品交易所这个项目的前景超乎他的预期:作为河南援疆项目,这是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贯彻落实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重点支持的援疆项目,标志着河南的产业援疆由以输血为主向以造血为主的转变。交易所所涵盖的交易项目都将享受一定的补贴;交易形式上,采取“互联网+”模式,将新疆哈密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对接3万个遍布河南18个省辖市的销售者,交易平台就是落户郑州的新疆商品交易所。“今天开业订单额就达到5亿元。我们合作真是太给力了!”

  同时身为新疆伊吾县喀尔里克畜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马奋勇对新疆商品交易所这个项目同样看好。“郑州作为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郑州的发展空间就是‘买全球,卖全球’。”马奋勇说,“郑州这边是商品集散中心,哈密这边的产品是‘地头’价格。资源互补只会让我们‘兄弟’生意越做越大!”

  作为新疆在内地的第一个商品交易平台,马氏“兄弟”参与的交易运作模式引起业内人士关注。参加开业庆典的省供销社负责人表示,“依托交易所,通过互联网,产品源头质量、价格、品牌有保证,销售能落地,这个销售模式完全可以在全国复制。”据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刘金山介绍,过去由于缺少一个有规模、上档次的销售平台,造成新疆大量优质农产品积压,甚至出现一些果农砍伐果树的现象。而能吃上新鲜优质的新疆瓜果和牛羊肉却是众多内地人所向往的。因此,交易所的挂牌,一方面可以缓解新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提高农牧民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不断满足河南1亿消费者的需求。由此,该交易所的挂牌得到了豫疆两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受到了两地供货商和分销商的热烈欢迎。

  “3个月前我向奋勇哥保证开封的销售,看来我说小了。”马保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