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濮阳“聚”变

19.04.2016  12:14

    濮阳市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综述       三组数据:       “十二五”期间,我市9个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投资2569亿元,入驻企业122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97亿元,年均增长32.4%。2015年完成投资76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33亿元,同比增长23%。       7个服务业“两区”2015年完成投资140亿元;营业收入过百亿元,增速达31.8%;实现税收7.4亿元。入驻企业超过900家,入驻个体经营户7000余户。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40平方公里起步区全面启动,城市功能区路网框架基本形成,累计完成投资162.5亿元,50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复合型示范区正在崛起……       枯燥的数据,凸显的是龙都濮阳的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以及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散乱到集聚、由从属到主导的“聚”变。       尤其是201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保态势、创优势、促转型,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势头强劲,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转移就业的主渠道、改革创新的示范区,有力支撑着濮阳实现科学发展、赶超发展。       科学发展载体的崛起,为濮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2015年,濮阳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333.64亿元,增长9.5%,增速居全省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99亿元,增长12.2%,居全省第4位,税收占比74.3%,居全省第2位;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21.65亿元,增长1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64.14亿元,增长9.3%;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二连增”。       快发展产业集聚区提档升级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鲜花次第开放。在明媚的春光里,行走在龙都大地,处处可见火热的建设场景:濮阳县产业集聚区上亿广场项目,一期工程已全部实现实景现铺,能容纳上万人健身、休闲、娱乐的新广场改造项目正在紧张进行;清丰县产业集聚区内机声轰鸣、人影繁忙,艺戈尔家具在检验基础设施标准,春韵食品在进行设备地基处理,中坤电器在进行设备调试……       繁忙的生产场景,彰显了我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勃勃生机。2015年,我市按照“五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要求,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建成面积54.6平方公里,从业人员16万人。濮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和范县产业集聚区晋级一星级产业集聚区,濮阳市产业集聚区被评为“十快”产业集聚区,户部寨精细化工专业园区晋升为省定产业集聚区。全市的产业集群迅速壮大,化工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装备制造、家具制造、食品加工、羽绒及服饰加工、生物基材料等成为百亿级产业集群。我市成为中部重要的家具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羽绒基地,并被确定为国家级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建设示范市。       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市狠抓四个“着力”,促进产业集聚区实现提档升级———       着力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131”工程,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育龙头、延链条、强集群,做强做优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我市工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在化工产业方面,打造重要的新型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基地。上游抓资源集聚,壮大基础化工,推进丰利石化、中原乙烯扩能改造等一批龙头项目;下游向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方向转型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初具规模。在装备制造产业方面,注重拓展领域,提升层次,开拓市场。中原特车与闻泰集团、中原总机厂与森源重工等实施了战略合作,信宇机械、中拓管道等企业不断壮大,装备制造规模、质量不断提升。在食品加工、家具制造、羽绒及服饰制品等产业方面,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开发新产品,优化供给,打造品牌,木伦河冷饮、鹏达羽绒等企业快速成长。着力引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实施了晶科20兆伏光伏发电、润清100兆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聚乳酸纤维、聚乳酸改性树脂材料等一批生物基材料项目加快建设,贝英数控智能制造等项目加快推进。据统计,2015年,我市共实施重点工业项目116个,完成投资447亿元,52个项目竣工投产;产业布局不断优化,整合化工园区,新规划60平方公里的化       工产       业基地,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       着力创新驱动。2015年,我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市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0家,新建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重点实验室4家。举办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技术与产业高端论坛,建立了创新联盟。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国家电光源质量检测中心、省级家具质量检测中心、中科院光电技术联合实验室等建成投用,5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启动建设。新增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企业5家。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众创空间联盟,开发区产业孵化器晋升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       着力开放招商。完善招商机制,成立以市领导任组长的8个产业招商小组,市县联动、精准招商,引进富士康正一特殊材料产业园、上海金山濮阳精细化工产业园、海王药械配送中心等30个重大产业项目,与德力西、蓝星、昊华骏化、东方雨虹等50家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电气制造产业园、涂料产业园等。全年利用省外资金194.3亿元,增长10%,增速居全省第1位。       着力提升功能。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配套能力作为关键来抓,全年完成投资85.3亿元,增长31%。保姆式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实现了公共服务设施向园区的延伸覆盖,构筑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圈。创新金融服务,在全省率先设立龙都产业发展基金、浦银豫资建设基金,惠成电子、双发股份等9家企业在主板或新三板挂牌上市。       抓特色服务业“两区”势头强劲       走进华龙区特色商业区,丹尼斯、山东银座、百姓生活广场等休闲购物中心连成一片,小嘿马商贸有限公司、懒猫电子商务等企业线上线下销售火爆,人们畅享现代时尚与方便快捷的美好生活。       目前,华龙区特色商业区共入驻服务类企业521家,已形成现代商贸、家居建材、楼宇经济和餐饮休闲四大产业集群,汇聚了580多个知名品牌。2015年,该区营业收入达到96亿元,实现税收7.1亿元,从业人员4.2万人,被评为省“十强两区”。       近年来,我市不断突出服务功能完善、突出消费升级导向、突出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加快特色产业聚集,构筑服务业发展新高地,7个服务业“两区”建成面积达4.7平方公里,从业人员达5.5万人。       基础功能建设快速发展。着力完善道路、供排水、供电、供热、供气、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2015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3.9亿元,新建道路20.3公里,铺设各类管网50.9公里。开辟绿色通道,实施精准服务,提升了服务效能。       特色产业培育凸显成效。围绕产业定位,引进龙头企业和高端品牌,加快城市综合体、商务楼宇、商业街区、专业市场建设,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市商务中心区重点培育总部经济、金融服务、文化创意、大数据等服务新业态。清丰县特色商业区亿洲乐活、申新泰富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形成了家居展销、现代商贸等产业集群。       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已见雏形。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培育电子商务、众创空间、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传统服务业与新兴业态融合发展。建成了濮阳电子商务产业园、清丰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台前县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一批园区,引入了中国网库、上海爱网特、京东大豫馆、百米生活、九州科技等知名电商品牌,培育了华网传媒、曹曹到、一公里等一批本土电商企业,电商企业达到155家。       高起点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日新月异       宽阔笔直的大道一眼望不到头,市工人文化宫、市图书馆、市一高新校区、濮阳技师学院等建筑拔地而起,龙湖水韵灵动、碧波荡漾,龙山高低起伏、绵延不断,鲜花、碧草、绿树……来到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处处展现蓬勃生机,处处透着迷人风采。       近年来,我市坚持规划引领、功能完善、产业培育、复合发展的思路,构建城乡布局一体、产业融合链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衡覆盖、生态共建共享的新型示范区,其正在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龙头,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展示濮阳形象的新名片。       坚持规划引领、基础先行。高起点、高标准科学编制示范区规划,调整完善市商务中心区规划,优化功能区布局。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加快完善配套,提升了资源价值,促进了项目建设。累计竣工道路24条48公里,建成桥梁9座1014延米,建成水域面积7000亩的水库,筑造6.4公里的龙山。启动实施了地下综合管廊、停车场等一批公共基础设施。       坚持城市带动、复合发展。率先启动了城市功能区建设,重点推进教育科创综合区、城市公共活动区、生态宜居休闲区等建设。突出教育、医疗、宜居拉动,濮阳医专、濮阳杂技艺术学校、市一高新校区、绿城实验学校等建成招生,市委党校新校区、濮阳康复医院、濮阳国际医养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市工人文化宫、市图书馆等项目主体完工。绿城花园等3个小区建成入住,香榭里等12个小区加快建设,城市功能区已现雏形。都市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实施了龙都生态农业观光园等一批项目,城区半小时生态农业圈正在形成。       坚持产业支撑、宜居宜业。立足自然禀赋和资源优势,着力培育总部经济、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产业,引入总投资50亿元的大数据智慧产业园。中原天然气公司、中国国投贸易公司等10家企业总部签约入驻。推进“一路一河一街两半岛”高端文化休闲旅游、水上主题公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注重生态建设,实施水系、绿系工程,建设海绵城市,龙山山体、水库岸线、道路绿化取得阶段性成果,一个秀美灵韵、宜业宜居的示范区已呈现在人们眼前。(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汪娅莉 刘国廷 潘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