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

13.04.2016  11:53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习近平指出,近年来,我国文物事业取得很大发展,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国是世界文物大国,又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文物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各级文物部门要不辱使命,守土尽责,提高素质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强调,加强文物保护,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社会,厚植道德沃土,用文明的力量助推发展进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本着无愧历史、无愧未来的责任心,依法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责,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文物保护工作。要坚持统筹规划、保护为主、保用结合,在严格保护文物的基础上,有效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等价值,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要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新格局,让宝贵遗产世代传承、焕发新的光彩,为繁荣文化事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全国文物工作会议12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的批示并讲话。她说,文物工作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彰显文明大国形象中的作用不可替代。要深刻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明确责任、重在保护、拓展利用、严格执法、完善保障,推动新时期文物工作迈上新台阶,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民生改善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北京、山西、浙江、陕西有关负责同志作大会发言。

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新时期文物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文物工作再上新台阶。

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在京文博单位有关负责同志,部分在京文物界专家参加会议。

贯彻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在京召开

走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4月12日下午,国家文物局召开贯彻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11位文博行业的专家代表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畅谈了学习体会,对贯彻和落实好整个文物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出席并讲话。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对做好新时期文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保护上,要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与会者对文物工作在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的支撑作用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纪天斌认为,“文物事业的作用不局限于文化领域”,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94岁高龄的文保专家谢辰生说:“文化是根,是魂;断了根,没了魂,民族就完了。

针对文物保护中的社会参与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说:“提倡社会参与,可以利用多种社会资源投入到文物保护与利用,做一些政府一时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提倡社会参与,可以让更多的民众有机会体验和认知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提高保护意识,增加共享文物保护成果的自觉与认同。提倡社会参与,还可以畅通民情民意的渠道,形成群众对文物保护的监督,影响政府行为。”他同时表示:“目前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问题上,理论上没有障碍,制度上尚有不足,尤为缺少的是积极而又广泛的实践。

雅昌文化集团副董事长何曼玲认为,文物的消失和毁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数字化技术服务是对文博机构藏品和包括建筑在内的文物资源进行科学全面采集、注入和保存,从而实现对文物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大限度发挥藏品和文物的价值。

针对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这一问题,雒树刚说,今后要针对博物馆藏品资源和展陈空间的不平衡,完善馆际交流机制,通过巡展借展等方式,提高藏品展出率,唤醒沉睡的馆藏文物;针对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升级换代,探索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文物利用的新手段,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开发更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产品和服务,促进文化消费;针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黄振春也表示,要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和利用中的独特作用。博物馆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国梦的天然阵地和重要窗口,要积极举办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服务,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

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

两千多年前,作为汉朝史官的司马迁来到鲁国故都曲阜,看到孔子曾经行礼过的庙堂,以及用过的车服、礼器,看到当地的儒生依然按时在其中演习礼仪、学习文化,司马迁“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公所憩”。《诗经》中的名篇《甘棠》是纪念召公姬奭的一首歌谣。召公是西周初年与周公齐名的辅政大臣,他常坐在甘棠树下受理民间诉讼,深受百姓爱戴。召公死后,百姓不忘遗惠,对他生前用于遮阴的甘棠树倍加珍惜。

君子之风,泽披后世。读其书、闻其事,如见其为人,这是人类最普遍的情绪。当书籍的作者、事迹的主人已经走进历史深处,唯一能慰藉后人的,就是这些文物了。文物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圣贤的智慧、文明的光辉,寄托了今人对于先人的感情,是连接今天与昨天的重要桥梁。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对于历史文物的保护,已经从朴素的自发行为,变成了一种有意识的自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物保护工作多次发表讲话、作出批示。4月12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书记关于增强“敬畏之心”的重要指示,指出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关键所在。

所谓对文物的敬畏之心,一是指敬爱之心,出于对历史对先人最淳朴的敬爱,珍惜他们留下的文物,以便睹物思人、希圣希贤。二是指畏惧之心,畏惧失去与祖先与历史的联络,畏惧变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畏惧祖先留下的印记在自己手里消失,所以对于硕果仅存的文物能够视若珍宝、倍加珍惜。

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关键是要增强对于历史的了解,熟悉前朝掌故、尊敬历史伟人,切身体会“‘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感受。也只有不断加强对于历史的了解和学习,才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深厚的历史感,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也才能因为得到了内生的滋养而愈发强大。

中国共产党信奉唯物史观,相信历史是由人民所创造,召公、孔子等圣贤的文物要爱惜保护,平民百姓、无名战士的文物也要爱惜保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这才是增强对历史文物敬畏之心的正确道路。

为了明天,守望传承

——访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

4月12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间歇,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就相关内容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一个月前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了“重在保护”的理念。当前,我国文物保护现状如何?

刘玉珠: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国文物保护的状况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以“十二五”为例,在不可移动文物方面,中央财政累计投入310亿元,安排1万多个文物保护项目,丝绸之路沿线文物、长城、山西南部古建筑、震后文物、水下文化遗产等一大批珍贵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在可移动文物保护方面,累计完成800余项可移动文物修复和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项目,修复4万余件馆藏文物。

十二五”期间,完成了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也全面推开,文物资源状况基本摸清。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实施平安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大足千手观音造像等一大批文物保护重点工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状况良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状况大为改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得到加强。目前,以150处大遗址为支撑的大遗址保护格局基本形成,24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放,水下文物保护机构、装备建设和考古调查取得突破。同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连续13年屡获佳绩,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48项,位居世界第二。

记者:今年是《长城保护条例》颁布十周年,《文物法》也正在修订中。在完善文物法律体系方面还有哪些举措?

刘玉珠:是的。我们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落实文物执法责任。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长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得到有效贯彻,文物保护管理监督职责得以落实。完成《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起草工作,施行《博物馆条例》,发布《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加强文物执法督察,建立文物违法举报中心,严肃查处重点案件,严厉打击文物犯罪,公开曝光、执纪问责。我们还会同工商、商务、广电等部门规范文物市场和“鉴宝”类影视节目。

记者:让文物活起来,既是中央也是社会对文物工作的要求。近年来,在此方面有哪些作为?

刘玉珠:我们深入挖掘文物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出了一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品展陈。比如故宫的“石渠宝笈”、南昌汉代海昏侯国等文物展览,数字敦煌、公众考古等日益受到普通百姓、特别是学生的青睐。

另外,我们深化博物馆免费开放,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推动博物馆教育进校园、进社区、到基层。同时,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大传统村落、特色村镇的整体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力度。比如,大运河、云南哈尼梯田、湖南铜官窑遗址公园、浙江松阳传统村落等文物资源,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色名片”、壮大旅游业的新动能。

记者:“十三五”期间,文物工作会有怎样的变化?

刘玉珠:“十三五”时期,“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仍然是我们必须继续坚持的。在文物保护方面会着重推进两种转变:一是由注重抢救性保护为主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二是由注重文物本体保护向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并重转变。

记者: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刘玉珠:“十三五”期间,我们将致力于完善文物法律法规,完善行业标准化体系,增强执法督察力量。全面落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措施,改善文物保护状况。优化博物馆布局,加大博物馆免费开放力度,健全管理运行机制。完善文物进出境和文物鉴定监管,保障文物收藏者的合法权益。提升科技在文物保护中的作用,提高文物工作社会影响力,彰显文物资源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社会教育功能,增强文物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展现文物在国家外交大局中的独特魅力,持续扩大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