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文明出境游现象屡现 法治推动文明出境游

07.05.2014  18:17
  现阶段,主观故意的不文明已经不是普遍现象,更多的不文明来自于不习惯和不了解,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不在意。要想进一步提升公民出境游的文明素质,首先就要把文明出境游提升到国家形象的角度来看,打造“中国名片”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
  当地习俗、博物馆须知、音乐会须知……下载、打印。将新鲜出炉的一叠厚纸装订成册,装到将随飞机携带的旅行包中,吕忠才在自己“行李准备”的便条上画上了一个表示结束的大圆圈。
  今年27岁的北京市民吕忠将利用“五一”假期以及自己的年假,和家人朋友一行十人前往欧洲中部旅行。“我们计划去维也纳听音乐会,观赏欧洲不同风格的教堂,这些活动都是需要遵守一定准则的。一旦我们的行为和当地准则有出入,就会被别人认为不文明,严重的甚至会给国家抹黑。”吕忠告诉记者,上述意见都是自己在奥地利等地生活的朋友对自己的告诫,“我记得他们说的很有道理的一句话是——现在中国人出游相比以前已经文明了很多,但很多时候正是因为不了解出游国家的习俗准则,才闹出了很多问题”。
  中国旅游研究院在全国60个重点旅游城市就2014年“五一”期间城镇居民的出游意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五一”期间我国居民的出游意愿为68.12%,高于去年同期近3个百分点,其中出境游的出游意愿最高。而随之而来的,国人在出境游的过程中是否还会出现以往被曝光的不文明行为,成为了坊间热议的话题。
  境外地陪讲述尴尬陪游经历
  远在欧洲中部捷克旅居的张凯是一名商务律师,在闲暇之余会承接中国旅游团的地陪工作。他在邮件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提起中国游客在外旅游的陋习,大嗓门是非常突出的一点。比如说在捷克教堂,本来很肃穆庄严的地方却出现大声接打手机等不和谐现象,即便在聆听唱诗班的演唱时,也有中国游客在大声喧闹、议论。
  “在教堂和古堡中,因保护文物的需要,一般都禁止游客用闪光灯拍照,但一些中国游客的相机闪光却频频出现,以至于管理者不得不上前阻拦。
  “出境游,本是为了欣赏域外风情,一些中国游客却将牌桌也搬到了国外。我就曾在捷克一座受联合国保护的古镇中看到,有中国游客在街边咖啡馆一边喝着下午茶,一边甩起了手中的扑克牌,而桌上几张百元面值的人民币煞是刺眼。
  张凯说,听着“乡音”,向“家乡人”介绍着欧洲沉浮,对他这个十几岁便旅居国外的人来说本是一种享受,但是,个别家乡人的不文明行为却导致这种享受变成了尴尬。
  对于国人的一些不文明出境游行为,已从事境外导游行业8年的赵康更是时常“被刺痛着”。
  “很简单的例子,每次在国外边检关口,听到工作人员用生硬的中文说‘请排队’;在景区洗手间,看到‘不要乱扔手纸’的中文提醒;在有些国家,听到当地人称中国游客为‘会走路的钱包’,心里就不是滋味。”赵康说,目前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已成为各国竞相争取的资源。很多国家针对中国旅游市场开展营销,吸引来自中国的游客。有的在景点和商店配备中文导游员、导购员等,很多旅游景点和酒店开始配有中文引导标识;有的国家为了吸引春节假期的中国游客,特意在春节期间举办各种活动……
  “然而,少数游客的举止不当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赵康举例说,一些中国游客“不拘小节”,乱扔垃圾、在路边长椅上脱鞋脱袜子、走累了随处蹲下。一些游客不尊重旅游目的地风俗习惯,对外国的文化和规定不以为然,引发当地居民对中国游客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