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河南“超化吹歌”再现千年宫廷韵律
图为新密“超化吹歌”表演队演奏“超化吹歌”。 梁冠山 摄
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市民浏览主题活动的展板,了解相关知识。 梁冠山 摄
图为演员们表演河南省级非遗项目“担经挑”。 梁冠山 摄
中新网新密6月12日电 (韩章云 梁冠山) 今年的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河南多地举办了相关主题活动。而在河南新密市,已经有1500多年历史、有着中国音乐古化石之称的新密“超化吹歌”惊艳亮相该市的主题活动,为民众再现古代宫廷音乐的绝妙韵律。
为了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复,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当天,河南新密市组织了一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参加展示展演的项目有:国家级非遗项目“超化吹歌”;河南省级非遗项目“担经挑”;郑州市级非遗项目“糖画艺术”;新密市级非遗项目“新密平陌套色烙画”“新密剪纸艺术”“新密豫剧艺术”等。
所有节目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具有1500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超化吹歌”。近30名演员身着仿汉代官服,以管子为主奏乐器,辅以笙、笛、箫,再加上打击乐韵鼓、大铙、手钗、锣、云锣、钹、碰铃、木鱼等,为民众再现了古代宫廷音乐的基本风貌,宛若一场古代交响乐。
“超化吹歌”队队长宋俊忠向记者介绍道,“超化吹歌”最早是由汉代的鼓吹曲、吹打乐发展而来。在北朝至唐宋的数百年间,以鼓吹乐的形式,以独特的管子吹奏乐流传下来,相传是从供奉着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新密超化寺庙流传到民间的,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新密吹歌的行规很严,为了保持音乐的高雅,不能为婚丧嫁娶服务,只用于拜会朋友、参加祭祀典礼、庙会和娱乐。300多年来,吹歌队始终恪守这项规矩,现在的队员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只能凭着自己的爱好,偶尔‘玩玩’。”宋俊忠也希望通过现场演示,让更多的人了解“超化吹歌”,喜欢上老祖宗就下来的这门艺术。
除了难得一见的“超化吹歌”,非遗项目“担经挑”“糖画艺术”“新密平陌套色烙画”“新密剪纸艺术”“新密豫剧艺术”都由该项目的传承人亲自为市民演示。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吸引众多市民围观、拍照,获得好评不断。
自1987年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即长城、明清皇宫·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敦煌莫高窟、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泰山(自然、文化双遗产)申遗成功,中国的申遗之路已经走了30年。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0项,其中世界自然遗产11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文化遗产30项,文化景观5项。总量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拥有51项世界遗产的意大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