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理工学院:数学建模,新时代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牵引泵

22.01.2019  15:54

  近年来,洛阳理工学院坚持把数学建模作为带动新时代大学数学教育改革的牵引泵。依托此平台,加强学科交叉研究,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强化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助推学校示范性应用型大学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

  

   一、普及数学建模知识,不断激发学生创新学习兴趣

  

  为了使更多学生了解数学建模、受益于数学建模,强化用数学工具解决专业问题的意识,洛阳理工学院坚持每年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系列公益数学建模讲座,系统讲授常用数学建模方法,大范围普及数学建模知识。大学生通过对数学建模知识的了解,切实认识数学建模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参与数学建模大赛的积极性持续提升,近五年已有累计超过2700名学生自主报名参与学习和参赛选拔。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得到了极大激发,主动用数学工具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意识不断增强。

  

   二、提升培训精细化水平,持续增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洛阳理工学院始终坚持“重应用、轻比赛”的原则,在数学建模知识传授过程中,创造性地使用了“模块化”培训模式,指导教师组将建模知识模块化,科学分解到培训的各个环节,逐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灵活运用知识,独立查找文献、勤于思考、勇于探索问题的创新能力,确保学生在培训中有所思、有所得、有突破。经过学习和培训,大学生不仅学会了从不同渠道学习科技文献,还能够针对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最终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同时还将数学建模和计算机语言结合起来,使用计算机进行编程和计算,将成果形成规范性强、知识性强、创新性强、应用性强的科技论文,知识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不断强化。

  

   三、培养团结奋斗精神,同步重视知识传授和立德树人

  

  按照“三全育人”的要求,紧密结合数学建模需要团体合作的这一特性,注重培养大学生取长补短、相互配合、互通有无、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做到数学建模平台知识传授和育人作用的同步发挥。学校常年坚持在暑假集中培训,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指导教师组与学生冒着酷暑,同流汗、同收获、同欢笑。同时,学校不断革新培训方式,将芬兰坦佩雷应用技术大学与学校合作过程中提倡的“做中学”模式引入到培训中,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团队优势,分工合作,边学边做,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同学们每解决一个问题,指导教师还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和学生一起查找不足,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新颖的培训方式改变了学生的传统学习模式,学习状态也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逐步转变成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并学有所获、有所创新。学习方式也经历了个体学习到团队学习的转变,团队协作攻关的意识更强,数学建模平台也起到了传授知识和育人的双重作用。

  

   四、依托数学建模平台,积极推进数学教学改革

  

  通过长期的数学建模培训和竞赛组织活动,学校锻炼出了一支奉献精神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长期的竞赛培训工作中,学校数学教师不同程度参与培训工作,特别是年轻教师,都担任过指导教师。这种经历让他们也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知识面,并不断把数学建模中用到的知识和方法引入到科研和教学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很多有益的成果。《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模式改革在工科专业中得到有序顺利开展,在课程中引入数学实验的内容和数学建模案例,注重学生知识的拓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引导他们使用现代科学手段解决工程计算问题,得到了广大学生的一致欢迎,课堂效果显著提升。

  

  洛阳理工学院将持续打造数学建模平台,将其当成新时代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牵引泵,带动大学生养成自主主动的学习习惯,强化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意识,不断增强应用能力,帮助他们打牢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新时代青年的坚实基础。

  

  (洛阳理工学院 高辉 马玉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