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教育论坛持续接力 互联网+教育势潮汹涌

25.04.2016  13:41

    2015年3月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理念,5月,第一次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青岛召开,今年两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提出了一个理念:通过信息技术促进育人方式的创新。互联网+浪潮和教育信息化已经如不可阻挡的龙卷风之势席卷整个中国。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4月20日,为期两天的西南地区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在绵阳圆满落幕,来自北京、浙江、广西、四川、贵州等地的教育专家们围绕“互联网+如何与高中教育深度融合及服务新一轮高考改革”这一主题分享了关于高考改革策略的独到见解以及互联网教育对传统教育的促进实践,亮点纷呈,字字珠玑,来自全国各地教育行业领导、初高中校长深受启迪,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互联网教育在促进高中教育发展及服务于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要作用。

    2016年各地高考改革方案频出,全面在各省市试行,结合国家“新考改”“新课改”的政策指引,结合本地教育实际情况,在高考改革的常态变革中拥有本地区、本校的特色,在这样的创新改革关键时期,本次论坛成为来自全国各地教育领域的领导、初高中校长们借鉴学习,刺激灵感的教育智囊论坛,他们认真聆听,精细笔记,拍照留档,受益良多。

    浙江省作为高考改革的最早试点省份之一,在高考改革策略上作了率先尝试。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缪水娟指出浙江省高考招生改革试点方案的核心是扩大学生考试选择权,这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增强学生课程选择权相互呼应,在努力实现学生共同基础上的差异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具体的实践尝试方面,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简称杭二中)主任林肃浩分享了本校的经验,林主任认为新高考赋予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如何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学科?“学校会安排高一一年的时间,让学生体验所学的科目。老师做好生涯规划的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科能力。同时整合社会的力量,安排一周的时间让学生到社会中的岗位进行体验。

    在“互联网+”和教育信息化时代中,利用互联网促进高中教育发展及服务新一轮高考改革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刘雍潜在论坛上充分肯定了互联网教育,指出推进“教育+互联网+”,应当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坚持“多方协同、多点突破”的基本原则,任何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当落实到学生的实际所得上,通过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融合培养信息时代所需的全面人才。

    杭州铭师堂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华锋建议,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与实践,建立以互联网中学、互联网心理、互联网生涯规划、互联网社区等为载体的互动、交流、学习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和传统教学教研经验的优势,促进人的更全面发展。

    来自绵阳南山中学的校长唐江林则认为学校、家长、学生、政府应该对新高考做充分的准备。“取消文理分科,可能产生29种或35种科目选择组合,师资结构会面临调整,教室资源配置也值得关注。学校、家长应该引导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所选的科目怎样与大学的专业相契合?他建议说,“高中教育应该与大学教育相衔接,在高中课堂开设大学的先修课程,做到无缝对接。”同时,他也透露,南山中学将实行内涵式发展的“瘦身计划”,减少招生规模,提高对每位学生的投入。

    如此别具一格、精彩纷呈的西南教育界盛事,引起了地区甚至国家级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央视网、腾讯网、新浪网、凤凰网、搜狐教育、网易教育、北京晚报网、长江商报网等20多家主流媒体共同聚焦本届论坛的最新动态,通过新媒体的快速传播将论坛的最新教育改革论点和成功实践经验分享到全国,此外,《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华西都市报》《绵阳晚报》等主流报刊亲临现场,实时报道论坛的精彩观点,第一时间传递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新动态。

    杭州铭师堂教育继华中地区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成功举办之后,西南地区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再次引起了教育界的轰动,取得了更深远的影响。教育的前沿观点以绵阳论坛为始点,通过各地教育同仁的领会实践,新闻媒体的传播,真正使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深度融合,更持久更具活力地创新发展!

编辑:闫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