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关爱和代表呼吁:提高中西部地区高校发展水平

17.03.2015  00:20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这是对教育在未来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深远意义的理解和概括,也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感触颇深。

 

        记者:作为教育界代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你最关注的是什么?

 

        关爱和代表: 第一是政府教育投资继续加大。2014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超过了4%。同时,还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教育投资,“既能补短板、惠民生,也有利于扩需求、促发展”;第二是关注大学生就业。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是749万人,是历年最高的一届。只有实现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描绘的“让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的局面,才能给大学生就业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和机会。

 

        记者:结合河南实际,你有哪些建议?

 

        关爱和代表: 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应标本兼治。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有具体表述,即“通过对口支援等方式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继续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这些措施体现了对中西部的支持。

 

        我国目前的教育格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以大区为单位集中教育资源。这种布局,造成中西部地区13个省区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今后应按区域人口数量和实际发展需求进行遴选,把中西部13个省办学历史长、基础好、实力强的区域高水平大学、骨干特色高校,直接纳入国家重点支持、重点建设范畴,尽快使这些学校形成本区域高等教育中心,辐射带动本地区教育发展。让中西部高校有造血的能力,对改变中西部高等教育的面貌更具有战略意义。应改变国家教育资源配置与提升过程中“一省一校”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和惯性思维,公平公正地推进高水平大学的布局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