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也需“私人订制”

11.03.2016  09:49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指出,教育扶贫被誉为最有效的“扶智”“脱愚”手段,但调研发现,由于贫困地区教育基础设施薄弱,教育扶贫缺乏第三方评价,帮扶效果并不显著。(新华网3月10日)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教育扶贫,是我国整个扶贫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从2001年起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出台了“两免一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杂费、免费师范生、资助贫困地区农村教师、读职业高中的学生免费等政策,使农村学生可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但是,从多角度分析不难发现,并没有彻底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他们从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毕业之后,仍缺乏竞争力。因此,对农村儿童而言,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是当务之急,教育扶贫方式必须发生改变。

面向未来,应该通过差异化帮扶,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教育一体化问题,改善和强化农村教育。虽然,教育扶贫工作很复杂,但同其他工作也有相通的地方,必须弄明白“学生现状是什么,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同时,教育扶贫也有其特殊性,每一个地区、每一户家庭的现状不尽相同,地理位置、师资力量、家长观念、教育设施各异,走统一发展模式,复制成功经验,容易“水土不服”,注定难以成功。教育扶贫,就得在“私人定制”方面下功夫,因地制宜找到突破口。
责任编辑:周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