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太功利就像大家看戏 人人踮脚尖人人都很累
昨日本报转发《中国青年报》关于衡水中学的评论引发教育界广泛关注
省会知名中学校长称衡水中学“监狱一般”
教育太功利就像大家看戏 人人踮脚尖人人都很累
核心提示
说起河北省衡水中学,赫赫有名,这所中学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高考神话。近日来,在中国青年报上,关于衡水中学的争论一直未停止。实际上,衡水中学的争议,一直没有断过。昨日,《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中原手机报及报业集团全媒体矩阵同步编发中国青年报刊发的署名文章“跳出衡中看衡中”,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省会的两位知名中学的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并不看好衡水中学的教学模式,更严厉地称之为宛如“监狱”。 郑州晚报记者 张勤
◆衡中印象
拿着书跑操喊励志口号,高考誓词“誓激风雷”“誓颓山岳”
搜索“衡水中学”,其结果,一个是“高考神话”,一个就是各类视频。
视频中,学生拿着书本,排着队,在“胸贴背式”的跑操中,扯着嗓子齐刷刷喊着各种励志口号,一停下脚步就低头看书。
再看高考誓词:“三调(指第三次考试)尘埃落定,期中硝烟又起,为了实现心中梦想,为了父母殷切期盼,我369班全体同胞决心向368班发起挑战:四海云水,翻腾的是你们豪迈激情;五洲风雷,更震荡着我们王者霸气。六九鲲鹏,定会扶摇直上向天歌! 69铁骑已出,誓怒云水;69刀枪已鸣,誓激风雷;69班声已动,誓颓山岳;69亮剑已出,誓平天下!”
很多外地学校的领导会被衡中的激情所震撼,也期待自己的校园能创造“置身其中想不激情飞扬都很难做到”的氛围。江苏宿迁中学的一位领导参观衡中后,向学校做了这样的汇报:“无论老师还是学生,表现出来的是人人争先、唯恐落后的精神面貌。‘两眼一睁,开始竞争’,学生从争起床速度、争宿舍卫生、争操场列队、争早操队列是否整齐矫健、争口号是否响亮、争精神风貌是否朝气蓬勃,到争谁先到教室、争谁先进入学习状态、争谁的学习效率高、争谁的学习习惯好……”
有教育界人士认为,衡水中学用简单的、粗鲁的、机械的、重复刺激的方式,营造一种群情激昂的氛围,把各自的追求——考名校与挣钱——植入那些年轻而单纯的头脑中。
俞敏洪在演讲中多次引用的一句话:“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心灵与个体的自由,而不是给学生洗脑并统领学生。”而成就衡水中学高考辉煌的秘诀之一恰恰在于剥夺学生的自由。“言必行,行必果的执行文化”,是一种压制,貌似在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其实只会带来服从。
◆省会校长谈衡中
衡水中学是超级工厂 对学生进行精神压榨
昨日,在看了本报同步编发的关于衡水中学的讨论之后,省会的两位知名中学的校长也有话说。
一所省重点高中的校长认为,衡水中学的模式,和社会发展趋势是相违背的。“不能否认它的成绩,但是成绩不能说明所有的问题。”这位校长的措辞比较严厉,他说:“衡水中学迎合的是一种功利的市场,用一种扭曲的精神、超军事化的规范,要求学生进行超强度的学习,整齐划一,作息时间严格。这种范式是非常可怕的。仿佛监狱一般。”
他说,教育绝对不是通过一个分数衡量出来的,教育是一种播种的行为,在一个人心里播了什么种子,什么时候能发芽,结的是善果还是恶果,都要由社会来评判。“但是,我们的社会承担得起这样的后果吗?不是在良性的环境里成长的结果,而是一颗仇恨的种子,会造福社会吗?”
教育过于功利了,功利到什么程度?我们仿佛在看一台戏,本来是一个人踮着脚尖可以看得到,后来大家发现,踮脚尖能看得清楚,我们也踮脚尖。于是,大家也都踮起脚尖,结果是还不如大家都不踮脚尖。他把大家弄得都很累。
看这个问题,不能光站在一个学校的角度看,而是应该站在国家的高度看。如果采用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方式,每个人都是在心情愉悦的环境中,按照他自己成长的足迹,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这是一种自然的状态。但是现在是拔苗助长,人人都踮起了脚尖,选拔的还是那部分踮脚尖的人,目前是人人都很累。
“衡水中学以及类似衡水中学的一些超级工厂,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一种精神压榨。”
不热爱生活,怎么热爱学习?
省会一所热点初中的校长,是位女校长。对于衡水中学的教育模式,她更关注的是学生的感受。
“孩子们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够热爱学习。中学时代本应是人生中最为丰富多彩、最难以忘怀的时光,然而难以想象众多学子是在索然无味的训练打磨中度过的,并最终通过同一把尺子和同一个模具塑造出来。”
她说,衡中模式是在强烈需求下产生的畸形体制,适合当今的高考制度,但与社会提倡的素质教育却又是大相径庭的,板子单单打在衡中身上并不合适。“一考定终身”的命运抉择规则不改革,用人单位唯文凭、唯学历的选才标准不改变,只能逼着学子们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期盼人才、教育的互通立交桥尽快建起来。
这位校长认为,有需求才会造成目前的畸形体制,值得反思的不应该仅仅是衡水中学。“一切教育的前提应该是对人性的尊重。可悲的是现在还有很多学校向他们学习。”
判断一所高中学校的优劣,高考成绩固然非常重要,但也要看它是否尊重选择、顺应人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中阶段教育的定位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意味着学校应该把更多的选择空间和自主的机会还给学生,允许他们在错误中成长,为他们创造寻找志同道合的同伴的机会,尊重他们的差异并尽己所能发掘、满足不同学生的志趣。
◆专家观点
教育专家熊丙奇:
创了高考奇迹
但社会认可度不高
教育专家熊丙奇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署名文章《衡水中学的现实与未来》。他认为围绕衡中进行争议时,需要厘清一些基本概念。
第一个问题,一切为了高考,是高考制度的问题,还是衡中模式的问题?
熊丙奇认为,“衡中模式”饱受诟病之处是一切为了高考,并把这做到“极致”。批评者认为,它把应试教育做到登峰造极,只育分不育人,把学生当作高考的机器;赞成者不以为然,其理由是,现今中国教育评价制度,不就强调考试分数吗?哪一所学校不在进行应试教育,差别只在于做多做少,做好做坏,以及只做不说上。
他说,衡中其实是我国应试教育的一个样本,分析衡中的办学,应该重点挖制度根源,否则,就把应试教育的板子打在学校身上,一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二来学校也不服,其他学校也是应试教育,以为“只因我做得最好才被质疑”。
必须意识到,评价制度不改,唯分数论就难以打破。切实推进制度改革,才能把学校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这是争论双方需要达成的共识之一,一方淡化制度,只批评学校,一方强调制度之下的现实合理性,难以找到交集,如果制度不变,批评者继续批评,办学者继续老样子办学,这能促进教育进步吗?更重要的是,如果制度改革作为不大,大家认定制度难以改革,赞成衡中模式的声音不会减弱。
第二个问题,教育改革,是体制责任,还是学校责任?
他说,批评衡中模式者,期待衡中能在当前的高考制度下,进行教育改革,因为衡中有资源也有空间,在教改上做出探索;而赞成衡中模式者,则呼吁尊重衡中办学取得的成就。
高考制度必须改革,否则基础教育学校自身的改革空间有限,不能脱离高考制度奢谈只要学校转变,而与此同时,学校在当前高考制度下,也应该积极作为。这是一所学校真正成为教育名校而非高考名校的必然选择。
衡中的办学者应该从争议中看到,就是取得如此辉煌的高考奇迹,但学校得到的社会认可度、满意度并不高。
衡中重视高考成绩,这是中国教育的现实,但现实不代表未来。衡中要拥有更好的未来,必须思考在目前的办学基础上,怎样推进改革。
编辑:徐珂 联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