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乡村老教师带病妻去学校 不落下孩子一堂课
记者 李春 特约通讯员 李伟恒/文图
核心提示丨在革命老区大峪镇邢窑小学有这样一位教师,他从教40年,在山区教育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为山乡孩子们的未来燃烧着自己的青春。去年教师节,该小学所辖三个村的村委会联合为他颁发特殊贡献奖。去年9月,妻子因病瘫痪在床,他就带着妻子走进校园,不落下孩子们一堂课。
4月17日,走进邢窑小学时,正是下课时间,记者见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师走出教室,急匆匆地奔向住室。走进任老师10多平方米的住室,记者看到临近门窗的地方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放着电磁炉等炊具,里面摆放着两张床,任遂木老师正端着一碗热茶,用小勺子给半卧在床上的妻子喂水。
小学负责人邢振龙告诉记者,他就是好老师任遂木。谈起任遂木老师,和他同事多年的邢振龙打开了话匣子,讲起了这位老教师感人的点点滴滴。
他坚守岗位,挺过了一个个生活“难关”
他说:“我坚守住了,孩子们才有书读。”
1976年7月,任遂木中学毕业了。学校缺老师,刚满17岁的他正准备上高中,被村干部喊去谈话,村里小学没有教师,希望他到小学任教。想起村上孩子们渴望上学的眼神,他二话没说就做了民办教师。
任遂木家住田窑村里河组,离学校有十几里崎岖的山路。他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步行去学校,直到晚上才回家。那些年,他担任小学毕业班的课程,经常是误了地里的农活,连家务活也很少顾及。那时,教师每个月才几块钱的工资。当教师工资不足以养家不说,还不能为家里劳动。很多民办教师因耐不住“清贫”陆续转行了,和他一起参加工作的四名民办教师中,有三位教师悄然离开了工作岗位,而他则像山崖上的翠柏一样,扎根在学校。
每年为了凑齐孩子的学费,他都要卖粮食,逢年过节再去亲戚家借粮食。有一年,他去平顶山湛河区进修学校参加强化学习,为了凑够路费,他卖掉了家里仅剩的一袋大豆。那一年,他生了病,为了治病只好卖掉院中的大槐树,妻子为此还哭了几场。1996年8月,妻子因不堪忍受这种清贫的生活,和他离了婚,但他依然在清贫中坚守。用他的话说:我坚守住了,孩子们才有书读,才能不再穷困。他把眼泪和伤痛吞进肚子里,走上讲台时,依然是那种和善的微笑。
谈起这些陈年往事,在一旁默默无语的任遂木老师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