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发力,核桃产业再燃发展激情

04.07.2014  10:26
政策发力,核桃产业再燃发展激情 ——把脉我国核桃产业发展走向
   中国绿色时报7月3日报道(记者 李松龄 梅青)  在一轮政策东风的劲吹下,核桃——一个深受农民喜欢的古老树种,从深山老林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横跨木本粮油与优势经济林两大林业主导产业的主要树种,核桃产业发展正在悄然变局。通过借力使力,各地点燃了核桃产业发展的激情。
  2012年,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我国核桃收获面积达6375万亩,核桃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9.88%,成为世界核桃种植面积和产量的第一大国。
  近年来,我国核桃产业正在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哪些因素促进了它的快速发展?如何正视并解决产业发展中涌现出的新问题?
  在《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刚刚颁布之际,《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经济林协会副会长、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原巡视员于建亚和中国经济林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核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林科院全国核桃首席专家裴东研究员,试图梳理出我国核桃产业发展的脉络,探究我国核桃产业未来发展的前景,以助推核桃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合力助推
  快速发展实现共赢
  “我国核桃种植面积及产量一直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裴东很是感慨,“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第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的诞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核桃产业不凡的发展轨迹。我国核桃产量从1990年的14.9万吨,到2000年的30.98万吨,再到2011年的165.55万吨,20年间提高了11.1倍;带壳坚果销售价格从1990年的每公斤8元,上升至2011年的每公斤40元,提高5倍。
  快速发展让我国核桃走到了世界前列,并且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的全球53个核桃生产国中,中国、美国、伊朗、土耳其、乌克兰位居核桃产量的前五位。2012年,我国核桃产量达204.69万吨,占当年世界核桃总产量341.86万吨的59.88%。
  裴东说,“我国占据了世界核桃总产量的半壁江山,是名副其实的核桃生产大国。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已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的核桃焕发了生机?
  “核桃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归根结底离不开政策的推动、林改的促动和市场的拉动。”于建亚一语中的。
  “家有几棵核桃树,致富路上迈大步”。不少地方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流传着这样的谚语。种植核桃的收益要比一般的经济作物高,像核桃这样的“千元树”,许多山区并不鲜见,在众多百姓眼中,核桃树就是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比种地强多了”,种植过核桃的农民常常发出感叹。的确,与种粮种菜相比,核桃的效益要高出好几倍。在部分山区,种植核桃的投入产出可达到1:6,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而且核桃不仅抗病虫害、抗瘠薄能力比较强,好种易活、省时省力,十分符合我国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劳动力缺乏的现实。
  湖北省巴东县阡山村是尝到核桃发展甜头的典型。2009年,靠种植玉米、土豆、油菜等传统作物为主的阡山村,人均纯收入仅有2500元,全村200多个劳动力被迫外出务工,有79户靠低保度日。为了寻找出路,在镇政府的指导下,部分村民开始种起了核桃树。原本抱着尝试的态度种下的核桃,竟为村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一亩地可种植33棵核桃树,按每棵产核桃10公斤、每公斤售价45元计算,一亩核桃能收入近1.5万元,相当于种7亩玉米的收入”。通过发展核桃,阡山村人最终还是依靠土地实现了脱贫致富。
  像巴东县一样,不少地方政府洞悉出核桃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通过强力推进,力主将核桃产业打造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据了解,甘肃省康县核桃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为43.9%,核桃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38.7%;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核桃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为12%,核桃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73%。
  于建亚说:“发展核桃产业对山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实现农民收入倍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山区占国土总面积的69%,山区人口占全国的56%,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全面实现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山区和贫困地区。发展核桃是资源缺乏的山区及老少边穷地区实现脱贫致富的最佳途径和现实选择。
  我国林改的全面推进,也是助推核桃产业红火发展的另一主因。有了自主权的农民,更愿意选择有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好、比较效益高的经济林树种。核桃作为山区农民致富的首选树种,适生区域广泛,在全国26个省(区、市)均适合种植发展。林改的促动,让核桃呈现出了“遍地开花”的发展局面。
  事实上,核桃发展不仅深受百姓欢迎,政府在推进项目时也十分热衷。
  核桃的生态效益十分突出,冠幅大、根系发达,耐瘠薄、生命力顽强,不仅对森林的覆盖率和蓄积量有非常大贡献,而且群众基础好,易推广。因此,在许多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如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荒漠化治理等工程,均将核桃列为工程建设树种,且所占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一直从事核桃领域相关研究,且经常深入基层调研的裴东,在采访中也曾多次提到退耕还林对促进核桃发展的重要作用。
  发展不负众望,在百姓与政府的共同推动下,核桃产业不仅成为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而且成为中国林业产业发展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握指成拳
  政策牵引产业发展
  不少专家断言:“核桃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核桃走进千家万户指日可待”……从各种声音中不难听出,专家对核桃未来发展前景一片看好。
  专家为何如此判断?缘起核桃不可替代的优势。
  众所周知,核桃营养丰富。据测算,1公斤核桃仁所含营养,相当于9公斤牛奶、5公斤鸡蛋。在我国,核桃主要以食用果仁为主。其实,核桃全身是宝。研究表明,核桃的青皮可以制成农药和肥料;核桃树木质坚韧、纹理美观,具有不翘不裂耐冲击等特点,适宜制作高档用具。最引人注目的是,核桃仁含油率高达60%-80%,是大豆的3倍-4倍,花生的1.5倍,并且核桃油脂品质优良,不饱和脂肪酸呈多链,ω-3脂肪酸含量高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多种高档油品,对高血压、心血管等疾病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出油率高、且油质好的特性,展现出核桃最为出众的价值,并不断推升核桃产业发展的地位和前景。
  “事实上,我国食用油有一半以上的量需要依靠进口,在粮油危机之下,既不占耕地,又能大幅度地提高食用油产量,需要核桃这样具有广域性的木本油料来肩负起国家粮油安全的大任。”于建亚介绍说,近几年,国家相关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十分重视核桃发展,相继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大力推动核桃产业快速发展。
  2003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突出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核桃作为其中树种之一,首次写进了中央文件。
  2008年,国务院发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提出合理利用山区资源,大力发展木本粮油产业,加快提高油茶、油橄榄、核桃、板栗等木本粮油品种的品质和单产水平,增加木本粮油供给。这一年,核桃被赋予了担当国家粮油安全的新的使命。
  2009年,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着力发展板栗、核桃、油茶等木本粮油,加快山区综合开发步伐。
  2010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要积极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自此,核桃发展被列入强农惠农政策之中,与种粮一样,不少地方的农民种植核桃同样可以享受包括种粮补贴、农机具补贴、化肥农药补贴等多项惠农政策。
  2011年,经国务院审批颁布的《全国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将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列为十大主导产业,予以重点支持,核桃作为横跨两类产业的主要树种,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2011-2012年,财政部颁发相关文件,要求整合各类资金,支持木本油料的发展,这为核桃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相继出台的政策释放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核桃被明确列为木本粮油树种,已上升成为国家战略产业。
  为配合各项政策的落实,于建亚说,各方对核桃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也逐步加码。
  据统计,近5年,国家农发项目资金投入名特优新经济林40多亿元中,有近一半资金用于支持核桃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农业部、水利部与国土部等相关部门的现代农业、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建设等专项资金,也有部分用于核桃产业之中。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国家林业局对核桃产业发展也加大了资金扶持力度。只要在重点生态工程区域中适用于发展核桃的,如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在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都积极予以支持。并且,造林补助、种苗补助、科技推广等各类补助资金,同样适用于核桃产业的发展。
  伴随而来的还有金融、保险等配套性政策,支持核桃产业的发展。林业贴息贷款对发展经济林实现了全覆盖,农村小额贷款也助力经济林发展。这些贷款不仅期限长、利息低,而且还可以享受国家的贴息补助和保费补贴。
  “近期,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出台了《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2013-2020年)》,其中明确要求各地整合各类涉农、涉林资金发展核桃产业。”作为参与《规划》编制的起草人之一,于建亚对此十分感慨,“《规划》的出台,将助推包括核桃在内的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走入新的征程。”
   任重道远
  从大到强还需破茧而出
  当前,我国核桃市场供需两旺!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逐步觉醒的消费者,对核桃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呈现出国内核桃市场价格持续增长、核桃种植热情居高不下的火爆局面。
  “热中要有冷思考”。于建亚和裴东两位专家告诫,我国核桃产业发展还有许多难题要解,实现从大到强,必须科学发展。
  裴东认为,无序发展是当前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近年来,核桃一热,不少地方盲目发展、盲目引种,缺乏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不顾本地条件,一味跟风。甚至许多南方地区引入北方品种、北方地区种上了南方苗木。生长环境的不适应,导致出现了果实品质参差不齐甚至无法结果的局面。裴东一再强调:“种植核桃一定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一哄而起,只会造成林农利益受损、积极性受挫。
  于建亚说,当前要特别警惕不顾本地条件盲目引种和破坏生态环境一味追求规模的行为,必须合理兼顾生态和经济价值,绝不能走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利益的老路。近期出台的《规划》对核桃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布局,意在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各地应当引起重视,并遵照执行。
  在《规划》中,以自然条件为主要依据,确定了太行山、吕梁山、中条山区域,以及秦巴山区、大别山区、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西缘等区域为核桃的核心产区,鲁东山区、长江中游地区、燕山东部等区域为核桃的积极发展区。在核心发展区和积极发展区中的1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发展288个重点基地县。
  在合理的布局下发展,是否意味着种植规模越大越好?于建亚认为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核桃适宜在浅山区发展,种植分散,集中度不高,相对实际情况而言,并非越大越好。于建亚认为,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形成“农户+合作社+企业”的发展模式,形成小规模大基地、小业主大园区的发展格局,从而实现千家万户分散种植和管护、适度规模的集约化经营,才是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的现实选择。
  如今,我国已是核桃大国,但并非核桃强国。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
  裴东表示,首先要加大核桃科研水平。我国核桃在单位面积产量、果品质量与世界先进国家相距甚远,出口创汇远远落后于美国。不仅如此,2012年,全国核桃油产量仅为6万吨,核桃榨油的比例不高。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科技攻关一一破解。
  两位专家认为,通过加大品种的选育,培育不同功能的不同品种,让核桃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同时,破解核桃油不耐高温、不耐储存的弊端,有效降低成本,让健康营养的核桃油能早日走进千家万户。
  其次,要解决我国核桃加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规模效益难以发挥的问题。裴东建议各地政府集中资源,扶持一批规模相对较大、产品竞争优势明显、对产业带动作用较强的核桃加工龙头企业,从政策、用地、信贷以及技术服务等方面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鼓励龙头企业继续扩大规模,发展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深加工项目。通过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形成核桃产业集群的主力军。
  “还要充分发挥专业组织的引导作用。”作为中国核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裴东表示,专业委员会将成为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联络的纽带,为产业发展做好支撑服务工作,调控市场、把脉走向,切实推动我国核桃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无论怎样,中国核桃产业发展向好,已是不争的事实。推动核桃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核桃重要的优势与功能,加大核桃发展动力,还须各方“拾柴”。众人期待,在实践中调整、在探索中前行的核桃产业会带来更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