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改组:三项土地改革严守三条底线

04.12.2014  11:27

要抓紧制定明年工作要点,特别是要提出一些起标志性、关联性作用的改革举措,把提高改革方案质量放到重要位置,进一步明确抓落实的责任。

  12月2日上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称“深改组”)第七次会议提出了上述要求。会议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

  会议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督促落实,要有明确的路线图、时间表和可检验的成果形式。

  习近平强调,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严格把关宅基地改革试点

  “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关系密切,可以作统一部署和要求,但试点工作中要分类实施。

  会议审议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会议对这三项改革,提出了上述要求。

  临近2014年底,在中央例行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之前,决策层进一步“啃硬骨头”,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此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

  昨日召开的深改组第七次会议指出,3项改革——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三条底线”,即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

  会议还指出,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底线、试点的大前提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提到这三项改革的方向: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

  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魏延安对《第一财经日报》称,土地性质问题是根本的制度问题,不会发生变化。此外,目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加速,对粮食的需求刚性增加,一定要考虑粮食安全问题。因此,土地红线也是一定不能打破的。

  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廖洪乐看来,这三条底线都是原则性内容。今后进行深化改革,就需要在这个框架里,不能为了改革,突破底线。

  去年年底,官方公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13538.5万公顷(20.31亿亩),这与传统数据18亿亩的耕地相比,仍然多出2亿亩。

  即便“多出2亿亩”,但中央仍然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世元认为,全国耕地调查数据虽有所增加,但实有耕地还是那么多,必须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这意味着对生态的修复和生态建设有回旋余地。

  深改组第七次会议指出,对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试点条件和范围要严格把关。

  对此,魏延安分析称,进城农民的“双栖”状态,可以最大程度照顾其既想进城的愿望,又考虑到农民进城后基础不牢靠仍然可以回到农村的“观望”情绪。不过,更重要的是,中央要进行顶层设计,在法律层面上调整规范。

  既然是进行试点,肯定会突破现行法律。廖洪乐认为,对于地方试点改革的要求,中央要严格把关监督指导,不能随便进行,尤其是不能进行“双换”,即以宅基地换住房、以承包地换社保。

  “不能侵犯农民利益,同时不得以退出宅基地使用权作为进城落户的条件。”会议强调,这是关系社会安定的重要举措。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加强指导监督,严格把握试点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