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故事:在摸索中创造纪录——记郑州大学荷球队

29.12.2015  16:58
        郑大故事:在摸索中创造纪录——记郑州大学荷球队
        11月8日,2015第十届世界荷球锦标赛在比利时落幕,中国队勇夺本届锦标赛第七名的历史最好成绩,并获得了2017年在波兰举行的第十届世界运动会的参赛资格,这是中国荷球队首次取得世运会的参赛资格,双双创造了中国荷球史新的纪录。而中国队的主教练,正是郑州大学荷球老师马襄城,16名中国队队员中有8名是郑大荷球队的队员。
        那能培养出创造国家历史的运动员的郑大荷球队会是怎样一个团队呢?

        “半道出家”的荷球队  从零突破
        目前的郑州大学荷球队共由23位队员组成,而这几位队员在加入荷球队前,都是以练篮球出身,均是篮球高水平运动员,并没有接触过荷球这项运动,加入荷球队是他们第一次“触电”这项运动。
        规则不同、投球动作不同、需要男女间的相互配合,这便是半路从篮球转型到荷球的队员们遇到的一个难关。现任郑州大学荷球队队长的2012级公共管理学院的张东杰在刚接触荷球时,为了改变原有打篮球时的习惯,尽快熟悉荷球打法,常常在正常训练结束后,给自己加练。
        为了节约捡球的时间,他想了一个小办法,把荷球柱放在篮球架旁边,让荷球框与篮球框重合,利用篮球板的反弹来减少因捡球浪费的时间。不服输的性格使他坚信:“一次不行就十次,一天不行就天天加练,一定能够练好的。”终于他改正了姿势,熟悉了荷球的打法,成为了荷球队的队长,并成为此次国家队的一员赴比利时参加了第十届世界荷球锦标赛。
        除了队员们是从其他项目转型到练习打荷球,郑州大学荷球队教练、此次中国国家队总教练马襄城副教授也是“半道出家”。2004年,荷球传入中国。2005年,马襄城迎来了与荷球的第一次接触,4月他前往北京参加  “全国第一期荷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回校后,他便开始琢磨起了荷球。
        由于荷球项目引进时间较短,当时国内荷球资料并不完善,于是只能靠自己琢磨,马老师坚持每天学习荷球比赛规则,观看荷球录像达12个小时以上。播放、暂停、回放、再暂停……一段录像带往往要被马老师来回看好几遍,“当时有些荷球的文字写得太抽象,我就只能一边看录像,一边来琢磨比赛规则。
        利用一个暑假的时间,马老师研制出了一套完备的集荷球发展史、规则、教学、训练于一体的荷球教学课件。

        十年摸索    在成长中完善
        郑州大学荷球队由2005年开始组建,是国内第一批组建的荷球队,到2015年,已经走过了近10年的时间。成立之初,荷球队就有了一个规定,每一位新队员需要认一个老队员为师父,做好各方面的引导。
        队长张东杰回忆,当时自己留下来加练时,师父也常常陪着一同加练,细心纠正错误,给出训练的建议,还时常与其聊心,他说“我能有现在的成绩,都是与师父一次次错过饭点的练习积累起来的。
        队员们这样形容日常训练:“每天就像是备战一样。”早晨6点早训,下午再进行2~3小时的集训。夏天,训练馆较闷热,像一个蒸笼,队员们不时要抹一把脸,防止汗流进眼睛里,训练休息时,上衣能拧出水是经常的事。冬天天气寒冷,刚从被窝里爬起来,便要到训练馆训练,不论刮风下雨下雪都不耽误。
        马襄城教练常常跟队员们说:“先做人,再做事,路是自己选的,就要坚持下去。”而马老师已经在荷球这条路上整整坚持了10年。从对荷球一无所知,到开设荷球课,10年间让4000多名学生通过选修这门课程,亲身了解了这项运动,并先后在《体育文化导刊》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参与《荷球运动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问题研究》《我国荷球硕士生培养的前瞻性研究》等十余项课题。
        马老师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和腰间盘突出,但为了方便训练,马老师选择在工作日住在学校体育馆的硬板床上。每天起床他都需要分三步进行,先正过身来,再扶着床慢慢坐起,最后抓着上床沿,借助臂力小心翼翼地站起来。但只要队员们在训练场上练习着各个项目,跑动、防守、投篮,马老师就一定会在一旁,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如今,郑州大学已是世界唯一一所招收荷球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学校,成立了世界唯一的荷球专业研究机构“亚洲荷球发展研究中心”。郑州大学荷球队还聘请了国际荷球联合会主席简•弗朗索博士、原荷兰国家队主教练宾•克兰姆等外籍教授做指导。

        国内外比赛屡获佳绩  新纪录的创造者
        2008年12月,郑州大学成功举办“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荷球锦标赛”并获得冠军;  2009年12月“全国荷球锦标赛”,郑州大学获得亚军;2015年,“第十届世界荷球锦标赛”,郑州大学有八名队员代表中国队参赛,并获得第七名的成绩,创造中国荷球项目上的新历史。
        本次世锦赛中,对战葡萄牙是最艰难的一场“硬仗”。由于葡萄牙队实力强,身材高大,速度快,刚开场比分便很快被拉到2:9,马襄城总教练立即请求暂停,并告诉队员“把这场球当作最后一场来打”。他解释道,今年参与的球员中,不少是即将毕业或退役了的,大家都憋着一口气,要完成赢得世运会“门票”的目标。调整过后,队员重回赛场,最终以22:17取得胜利,并成功进入前八。
        国家队队长、郑州大学荷球队队员赵婧在对战德国队的比赛中,意外崴到了脚,在场下冰敷了几分钟后,便咬着牙坚持打完了比赛。最后一场对战俄罗斯的比赛中,她绑着绷带、肿着脚,依旧坚持上阵,最终赢得了比赛。赛后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她依旧激动地哽咽着说:“那一刻我知道我们创造历史了!
        正是凭着队员们的这股狠劲,中国队最终取得了第七名,超额完成原本争取第11名、获得世运会的目标。
        接下来,他们将积极训练,备战2017年在波兰举行的第十届世界运动会,争取再创辉煌。(学生记者  赵凡瑜  胡晋瑜  撰稿)
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15-12-29 16:5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