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伏瞻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摘要与导读之三 构建新体系 培育新动能

02.11.2016  09:06

  在安阳钢铁集团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本报资料图片)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构建产业新体系

  把加快新旧动力转换、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作为中心任务,顺应需求特别是消费升级新趋势,积极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

  以发挥特色优势、实现局部突破为重点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发展

  以龙头带动、集群配套为抓手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

  以绿色安全、知名品牌为引领推动食品加工业增创新优势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汽车整车制造为重点推动汽车工业跨越发展

  以加强技术创新、加快质量升级、促进产业集聚为重点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发展

  以技术突破、应用推广为重点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

  以产品提质升级为导向促进消费品工业提速发展

  以延链补链、降本增效、化解过剩产能为主攻方向推进能源原材料工业转型发展

   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

  突出发展现代物流,健全多层次大物流体系,培育壮大区域性物流中心,做强冷链等优势专业物流,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集聚

  突出发展现代金融,大力实施“引金入豫”工程,做大做强“金融豫军”,加快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租赁等各类金融业发展

  突出发展旅游业,推进全域旅游,打造一批旅游名城和精品旅游带,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全国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

  推动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提升水平,大力发展健康服务、养老服务、家庭服务,加快发展研发设计、商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服务外包、通用航空等产业,积极发展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业

  建设网络经济强省

  实施“互联网+”行动,加快互联网在制造业、服务业、能源等领域应用,培育发展分享经济、体验经济,促进产业变革和商业、服务、管理等模式创新

  推动电子商务大发展,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电商,完善电子商务服务生态链

  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和开发应用,深化云计算在重点领域运用,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数据中心

  加快国家物联网应用重大示范工程试点省建设

  提升扩容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加快“宽带中原”建设和下一代互联网大规模商用,推进“全光网”河南全面升级

  建设现代农业强省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提升工程,突出发展优质小麦,促进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承担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提升壮大现代粮油产业、现代畜牧业、特色农业,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

  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建成一批都市生态农业连片示范区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更好发挥“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培育发展新动能

  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基础、关键和引领作用,打造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

  提升载体平台

  ●把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带动全省创新发展的核心载体,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优化示范区空间和功能布局,加快建设开放创新先导区、技术转移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扩大辐射范围,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

  ●加快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中科院郑州工业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建设,争创更多国字号创新平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协同发展,构建跨区域创新网络。

  ●加强科技资源整合共享,促进城市间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分工协作。

  壮大创新主体

  ●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大中型企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培育有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

  ●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积极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新型研发机构,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

  ●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作用,强化创新源头供给。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和众创空间等创业孵化体系,建设一批“双创”基地,发展一批小微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家、技术专家和创客团队。

  突出开放创新

  ●完善省部院委合作机制,推动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在我省设立或共建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健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军民科技深度融合。

  ●建设统一开放的技术交易市场,集聚用好国际国内创新资源。

  健全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政府职能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加大科技投入,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推进科技投融资平台建设,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基金,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精准对接。

  ●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科技成果评价和权益分配等政策,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研究人才双向流动。

  ●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强化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