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乡过寨,坐火车到邻村卖菜!揭秘河南40岁"慢火车"

13.07.2017  10:32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 记者赵龙翱实习生胡敬超文图

“我们这趟车想快也能快起来,但我们追求的不是速度,而是服务。”说起自己所在的列车,李玉涛的神情里难掩自豪。

李玉涛今年38岁,他接了父亲的班,目前在新乡到洛阳的6901次列车上担任列车长。当年他的父亲接手这趟列车时,这趟车是新乡列车段唯一一班红旗列车,也是当时最先进的车。如今30多年过去了,其他列车都已更新换代,这趟列车还保留着当年的模样,成了郑州铁路局唯一一趟没有空调的列车。而就是这趟逢站就停的绿皮车,在快节奏的时代,诠释了慢的意义。

行程丨

穿乡过寨,有乘客坐车到邻村卖菜

轵城,王庄,白合,捏掌……这些都是6901次列车经过的站点,另外还有5座叫不出名字的站点,由于一些站点只是很小的乡镇,这辆绿皮车成了这些站点唯一停靠的列车。

住在轵城的王老先生是这趟车的常客,他每个星期都坐车到济源看孙子,10分钟到站。这段路程如果坐公交他需要花上1个多小时。像王老先生这样的乘客还有很多,这趟列车成了他们最便捷的“山区公交”。

“有些乘客还坐车去邻村卖菜。”李玉涛笑着说,“我们的特点就是逢站必停”。这趟列车从新乡始发途经焦作、济源抵达洛阳,203公里的路程要开上近6个小时,停靠13个站点,其中9个都是乡镇。最短的区间是月山到柏山,只有5公里,7分钟车程。“有的人上班都比这远。”李玉涛说。

“这趟列车1971年开通,开通的时候就有这些站点了,因为接地气,这趟列车很受大家的欢迎。”李玉涛回忆说,后来这趟列车因为设施先进,服务周到被评为红旗列车,是新乡列车段唯一一趟,新乡列车段所有新入职的工作人员都以这趟列车的服务为标准。

“也许是因为这种精神或情怀,这条线路一直延续到今天,但我们现在就算载满乘客也抵不上列车的运行成本。”这趟逢站必停的慢火车,有六个区间都是1元票价,李玉涛说,之所以不换空调车,也是因为换了空调车就得涨价,“我们路过的好多车站其实连票都没法出,都是乘客上车补票,有的儿童票连票纸的成本都抵不上。”

家在洛阳,在新乡教书的张老师每个月都要坐几次6901次列车,“从洛阳到新乡汽油钱就要200多元,坐这趟车虽然慢点,但也就花费十几块钱”。

现状丨

它是全局最早的既有始发车

早上4点30分,新乡火车站的天空微微泛蓝,李玉涛车长和这趟列车上的6名列车员已经守在站台,等待列车进站,他们是郑州铁路局既有列车里起得最早的列车员,因为6901次列车5点30分开车,是全局最早的既有始发车。

列车员上车后需要做一个小时的准备工作,例如悬挂安全锤,确定列车设施是否良好,“虽然停的站小,但是服务还是不能懈怠。”李玉涛说,他们现在仍然按照红旗列车的标准要求自己。

下午3点,车厢里的温度已经达到40℃以上,李玉涛在水房里把开水倒入水壶,为每节车厢提供热水,一趟下来,他已经浑身湿透,“我们这个组女列车员多,搬不动水壶,所以这个活还得我来干。”李玉涛说着擦去了下巴上的汗珠。

作为郑州铁路局唯一一辆没有空调的绿皮车,酷夏和寒冬是列车员必须要经受的考验,尽管这样,李玉涛说,他们从没有抱怨过。“时代在变,列车也在升级,我们这趟车还是老样子,但是我们不会寂寞,不管什么车,作为列车员,服务好乘客的心都是不变的。”

【责任编辑:靳静波 】
南方持续强降雨 致经郑州的部分高铁停运
 (记者 陈诗昂 通讯员 赵依婷 何彬 李静)因南河南一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