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媒体融合 深化新闻改革
2014年新闻界大事,首先表现在媒体融合,包括战略确立与实践操作两个方面。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这是国家从发展战略的高度所确立的一份媒体改革纲领,明确了媒体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价值。
传媒业的变阵表明,媒体融合其实已进入实践操作层面。早在2014年1月1日,《新闻晚报》正式休刊。这不仅是上海报业集团对内部媒体结构的调整,也是集团实施媒体融合的举措。联系集团旗下《东方早报》的新媒体项目“澎湃新闻”7月22日正式上线这一举措,就可以清楚地看出,集团主动放弃与《新民晚报》定位重复的《新闻晚报》,是为了给新媒体产品腾出更多的人才、物力、财力与发展空间。可以预期的是,媒体产品的退出与新生,势必成为媒体融合时代的一种常态。
媒体融合不仅意味着媒体产品结构的调整,而且意味着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上海文广集团撤销事业单位建制,改制设立国有独资的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意味着确立了传媒集团的市场主体地位,意味着传媒集团可以进行资本运作,从而在产业层面为媒体与其他行业融合开辟了可能的空间。
2014年新闻界大事,其次表现在传媒治理,可以说是奖惩分明。中国新闻奖作为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起着重要的价值导向与示范作用。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一些获奖作品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瑕疵。为了强化获奖作品的典范性、标杆性,严格把关,有效控制那些存在原则性、事实性差错以及有文字、标点、语法、逻辑错误的作品进入终评环节,实有必要。2014年首次设立审核委员会,结果取消了149件作品的参评资格。这既表明审核工作卓有成效,也反映出部分新闻作品质量堪忧,提升新闻作品的质量已成为新闻界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而打击新闻敲诈,治理假新闻,取缔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或许更能彰显2014年传媒治理的成效。应当说,“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与“扫黄打非·秋风2014”专项行动实施及时、治理有力。当然,如何保持运动式治理的成效,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从管理角度看,换发新版记者证,新闻从业人员必须通过集中培训考核才有资格领取记者证,也是一项提高新闻采编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建设与道德监督,也刻不容缓。因此,2014年新闻道德委员会第二批试点范围扩大至北京、黑龙江、内蒙古等13省市以及中国产业报协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4年新闻界大事,还表现在以实际行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新闻战线积极开展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深入推进“走转改”,让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发掘一手材料,努力讲好新鲜感人的中国故事;另一方面,组织开展“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活动,让一线记者在全国各地讲述他们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好故事与责任担当,向社会展示当代记者坚持导向的职业操守、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崇德向善的人文情怀。这两个活动的主题有别,一个是让记者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一个是让新闻界同行了解学习优秀记者的感人事迹,但精神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传递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闻传媒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新闻人才。部校共建新闻学院,也是2014年新闻界的一件大事。共建近一年的实践表明,由各省市区党委宣传部以及中央媒体与各大学共建新闻学院,确实有利于整合优质资源,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适合业界需要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