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强力推进六大攻坚任务狠抓各项重点工作落实

18.12.2014  14:16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科学决策、精心运筹,强力推进六项重大攻坚任务,狠抓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位次前移。民生事业进一步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群众幸福指数提升的协调并进。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8%,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前10个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8.1亿元,增长19.6%,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3.8亿元,增长13%,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5亿元,增长14.3%,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其中税收占比达到77.9%,居全省第2位。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食品产业更加强大,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完成销售收入1137.5亿元,增长9.4%,全年销售收入可突破1500亿元。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5%和25.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3.3%。化工产业快速增长,增加值增长29.4%。深入实施“工业1351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8家。深入实施服务业攻坚行动计划,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和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累计建成高标准粮田101.7万亩,全年粮食总产达174.8万吨,新培育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农业产业化集群8个。       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改革力度持续加大,研究出台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第一批重点改革事项》,分两批取消、下放行政审批项目和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事项423项。推进工商登记注册制度改革,激发创业活力。截至10月底,新登记市场主体11007户,同比增长31.2%。设立漯河第一支国家级2.5亿元规模的生物医药创投基金,小微企业发展基金挂牌运营,食品产业发展基金顺利启动。万洲国际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加快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22.1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的52.9%,居全省第2位。积极探索养老服务业改革发展路子,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对外开放成效显著,成功举办漯河(上海)大健康产业合作推介会、首都经济圈(漯河)产业对接会、第十二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等招商活动,签约和引进了一批重大项目。前10个月,共洽谈引进超亿元项目142个,实际利用外资6.3亿美元,居全省第5位;出口总额3.9亿美元,增长103.4%,居全省第1位。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坚持项目建设专项述职和重点项目例会制度,举行了三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持续掀起重点项目建设高潮。前11个月,市定15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6.9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完成83.9亿元,其       中94       个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1.3亿元,比去年多完成81.7亿元。       前10个月,省定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达108.6%,居全省第4位,联审联批办结率达100%,居全省第2位。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加快推进,加快培育百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前9个月,6个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1216.2亿元,居全省第10位,增长18.5%,居全省第5位,比去年同期进2个位次。固定资产投资426.95亿元,增速居全省第9位,比去年同期进4个位次。5个特色商业街区框架体系基本形成,重点区域启动实施,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推进加快。       城乡建设力度加大。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17项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基本完成。今年实施156个城建项目,全年可完成投资230亿元,是近年来投入力度最大、建设项目最多的一年。深入研究论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发展定位,确立了“3+2”的总体发展布局。西城区开发建设步伐加快,一批公共商业服务设施项目推进顺利。积极稳妥推进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启动推进“两改”项目31个,开工建设安置房280万平方米。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8个专项活动向纵深推进,老旧小区等“创卫”难点实现突破。县城和中心镇建管力度加大,新农村建设分类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民生质量进一步提升。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78.2亿元,增长11.2%,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3%。       省定10项民生工程和市定10件民生实事进展顺利。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95元,增长10.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711元,增长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