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哪里来》新书4月16日发布 推介河南根亲文化
“你们的书什么时候发行?在哪里能买到?”这几天,河南商报的不少读者都问了这个问题。
继《1942:饥饿中国》之后,河南商报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又一部年度力作——《我从哪里来》图书版,4月16日将在乙未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新闻发布会上发布。
这部新书,是河南商报20多名记者一年多来的采访报道。他们的足迹遍布中原大地,讲述了源自河南的83个姓氏的起源及播迁历程。
期待
《我从哪里来》图书还没面世就先火了
4月16日,乙未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新闻发布会将举行,《我从哪里来》图书版新书发布会也将一并举办。这本被众多读者期待了许久的书,将正式亮相。
前几天,得知《我从哪里来》新书将要发行,不少读者就开始通过各种渠道询问正式发行的确切时间、能不能预订等。
郑州市民王先生说,他收藏了所有和《我从哪里来》相关的报道,但还是希望能尽早看到图书。“你们这组报道,不管出书还是拍电视剧、纪录片,我肯定都要买来收藏。我还准备多买几本书,送给家人和朋友。”
在新书正式发布之前,中华书局提供了少量样书,有少数人已经先睹为快。
4月12日,在由河南商报和《中华百家姓·起源故事》摄制组主办的姓氏文化高峰论坛上,与会的河南建业地产董事局主席胡葆森、天明集团董事长姜明、河南姓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李立新等人,拿到了《我从哪里来》的样书,他们都对这本书称赞不已。
李立新说:“一册在手,近百个起源于河南的姓氏源流一览无余。殷红的封面,预示着这本书的出版将红红火火,受到读者的追捧。”
初衷
讲好姓氏故事,推介河南根亲文化
事实上,说起河南商报和姓氏根亲文化的渊源,还得先从河南商报社社长孟磊说起。
早在10多年前,孟磊就参与组织过姓氏根亲文化报道。“有时候,姓氏能让陌生人好到不讲道理。从某种方面来说,它与宗教的力量是一样的。”
去年年初,应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关于弘扬根亲文化的要求,河南商报派出20多名记者,历时一年多,赴河南多个姓氏起源地采访,梳理了排名前百位中源于河南的83个姓氏,以《我从哪里来》为题持续刊发,引发了海内外华人华侨的强烈反响。
今年元旦,孟磊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张清准备将姓氏文化拍成电视剧。而《我从哪里来》报道启动时,河南商报就有推出影视剧的想法。
因此,在张清的邀请下,孟磊答应担任《中华百家姓·起源故事》的总策划,利用河南商报的资源搭建平台,让更多的人知道、支持并参与这件事儿。“我们都希望在多年之后回忆人生时,能为自己做过这样一件事而骄傲。”
幕后
根亲文化,是河南最大的文化优势
河南商报总编辑关国锋说,本组报道最大的特色,就是通过各种渠道深入宣传河南根亲文化。就像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所说,“根亲文化是河南最大的文化优势,是招商的最大诚意”。
因此,在报道推出之初,关国锋就要求:报道要有可读性,力求通俗活泼,故事性强,便于传播;报道要准确,力采众家所长,尽可能了解各个方向的研究成果;加强和读者互动,让读者深度参与,调动读者的热情,形成广泛的阅读群体。
在渠道传播上,利用新媒体和网络传播,在重点门户网站制作专题等,把影响力延至海内外;广东、福建甚至台湾等地的宗亲会都打来电话支持。
在推进报道的同时,关国锋还利用自己的郑州市政协委员身份,在去年的郑州两会上提交提案,建议郑州市借助根亲文化提升软实力建设。他的建议在今年的郑州两会上“开花结果”,写进了郑州市政协工作报告。
关国锋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根亲文化”这个产品,河南商报才刚刚开始做,接下来还将有一系列的后续产品,进一步弘扬河南的根亲文化。“作为河南的主流媒体,这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当然,我们也有热情去做这件事。”
专家
这组报道契合了民众需求和时代要求
李立新认为,这组报道推出时就“一定会火”。在他看来,河南商报《我从哪里来》报道,契合了民众需求和时代要求。
尊祖敬宗、报本反始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我从哪里来”是西方哲学三大哲学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核心内容。
另外,河南作为姓氏文化资源大省,也是全国姓氏文化研究者最集中的省份,曾出版了《中华姓氏河南寻根》等大批优秀的姓氏学著作,但是因为大量引用史料文献,这些著作难以被普通百姓接受。
“你们的报道将很多专业术语变成了鲜活的故事,说古论今,图文并茂,很适宜普通读者阅读,对于姓氏文化的普及功莫大焉。”李立新说。
作为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的专家,自《我从哪里来》栏目开设以来,李立新就被记者们轮番“骚扰”,他不遗余力地帮忙找资料、提供报道线索。在他看来,正是记者的敬业精神和严谨态度,让本书准确、符合史实。“这些应该就是该系列报道得到中华书局垂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