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河南大学教授朱绍侯为我省高校建设“双一流”建言献策——传承创新 “软硬”并重
“天资愚钝凭勤业,事半功倍终有成;聪明才智荒学业,虚度年华空一生。”这是他的座右铭。他谨记一辈子,恪守一辈子。
每天上午9点到12点、下午3点到6点,是92岁的老先生固定的工作时间。对他来说,做学术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用生命书写历史,用历史书写生命。”在亲朋好友眼中,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河南大学教授朱绍侯就是这样一个人。
12月23日,走进朱绍侯家,满屋书香。客厅里,历史学书籍和报刊随手可及。他说:“这样方便,我坐在沙发上休息时,随手就可以拿出书来看。”沙发旁边有满满一箱子书稿,朱绍侯告诉记者,那是他正在校对的《今注二十四史·宋书》,全书600多万字,预计明年出版。
1954年,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的朱绍侯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代历史学研究生。拎着行李踏上火车,他在河大一待就是60多年。其间,他共出版学术专著、个人著作集8部,主编著作、教材13部。他主编的已经“38岁”的《中国古代史教程》,修订改版过5次,全国60%以上的高校历史院系仍作为教材使用,发行量达140余万册。
“再版了20多次的《中国古代史》,是他的奠基之作,也是后学必读经典。坚守60年,治学一辈子,用生命书写历史。先生有大智,善用智,智者长寿;先生活到老,写到老,永不言老。”这是今年9月河南大学105周年校庆暨“感动河大”颁奖典礼上授予朱绍侯的颁奖词。
朱绍侯退休以后,在外地工作的儿女们多次想把他接到身边,可他就只愿意留在开封,留在河大。
2017年对于河大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河大迎来了105周年校庆,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实现了重返“国家队”的梦想,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上。谈到河大的发展历程,朱绍侯落泪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河大走了过来。希望我们在‘双一流’学科的基础上,既脚踏实地又开拓创新,继续加快发展,争取早日成为‘双一流’学校!”
朱绍侯建议学校的发展应“软件”与“硬件”并重。“要建设‘双一流’学校,首先还是要重视学术研究,重视人才培养。”他说,教师应注重学术素养,潜心学术研究,提高教学水平,把河大良好的教风延续下去。与此同时,学生们也应更加勤奋,努力进取,把河大良好的学风延续下去。
在充实“软件”的同时,学校的“硬件”也要不断完善。“河大要更加重视理工类学科的建设,完善仪器设施,利用先进的设备助力学术研究的发展。”朱绍侯说。
新闻人物:
朱绍侯,历史学家,历任河南大学历史系主任、河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教授。曾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历史学会会长。1992年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和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宋月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