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村民捡到形状怪异石头 得知真相惊喜

23.07.2017  10:00

 

辉县放羊倌山上遇“奇石”经鉴定竟是鱼化石

辉县市百泉镇上吕村一村民在山间放羊时捡到两块外表怪异的石头,经文物部门鉴定,竟都是古代鱼类生物化石。7月21日,记者从辉县市文物局了解到,这两块鱼类生物化石将被移交至当地国土资源部门,进行有效保护。

郝俊生发现生物化石的地点

几天前,67岁的辉县市百泉镇上吕村村民郝俊生前往村后的长岭头山上放羊。在崎岖的山路中,他捡到了多块外表十分奇特的石头。其中,两块巴掌大小的石头上可见嵌有鱼类动物脊椎骨的纹理,用水打湿后,纹理变得更加清晰,外形看上去十分像化石。

“山里怎么会有带鱼骨形状的石头?”常在山间捡拾、收集怪石的郝俊生感到,这两块石头不一般。尽管郝俊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却也是当地的一名文物保护员。捡到奇石后,他便开始寻找专业人士进行鉴定,并表示,如果奇石有研究价值,愿意无偿上交给国家。

辉县市文物局工作人员通过后期走访发现,其中一块长约8厘米的石头上嵌着细长而狭小的鱼骨形状纹理,另一块长约10厘米的石头上的鱼骨形状的面积则更大些。经过鉴定,这两块奇石属于古代鱼类生物化石。

古生物化石,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活动遗迹。专家介绍,可以从化石中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推断出古代生物的生活情况、环境,还可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对研究当地古代地质构造和生物种类具有一定的价值。

得知自己随手捡到的石头竟是化石,郝俊生感到十分意外和惊喜。他告诉记者,自己不会考虑经济价值,只要有研究价值,愿意无偿上交给国家。7月21日,辉县市文物局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化石由国土资源部门归口管理,目前,文物部门正在联系辉县市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对这两块生物化石进行移交保护。

【责任编辑:宋月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