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报告民生亮点聚焦:用司法之剑呵护民生福祉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
维护民生福祉,法治是根本保障。3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分别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工作报告,从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法为民的底色,感受到法治中国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1
把扶贫工程打造成廉洁工程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扶贫资金能否走通“最后一公里”到达贫困户手中,关键在基层,关键在干部。
“依法审理贪污征地补偿款、危房改造补助款、农资补贴等犯罪案件,严惩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周强在报告中说。日前,最高法作出部署,严厉打击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对贪污、挪用扶贫资金犯罪坚决依法从严惩处,促进扶贫资金的阳光化管理和公正合理使用。
曹建明在报告中介绍,2015年,针对一些地方虚报冒领、克扣侵占惠农扶贫资金的严重问题,检察机关部署开展惩治和预防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查办“三农”领域相关职务犯罪11839人。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路志强说,必须发挥司法机关职能作用,强化监督、依法查处、倒逼公正,确保资金落地见效,把扶贫开发打造成民心工程和廉洁工程。
2
为资源环境撑起司法保护伞
两高报告的一组组数字,彰显过去一年不断加大的环境司法力度——
各级法院从严惩治污染环境犯罪,审结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等犯罪案件1.9万件,同比上升18.8%。发布审理环境侵权案件司法解释和审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案件实施办法,各级法院审结涉环保民事案件7.8万件。加强环境公益诉讼工作,福建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新环保法施行后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检察机关起诉污染环境、非法采矿、盗伐滥伐林木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27101人。加强与环境资源监管部门工作衔接,完善信息交流、法律咨询、案件通报机制,严肃追究犯罪,及时提出恢复受损生态环境等检察建议。开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督促监管部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852件,监督公安机关立案2040件。
高法报告提出,健全环境资源司法制度,依法审理公益诉讼案件,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高检报告提出,深入开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强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史小红建议,设立专门化审判机构,实行跨区域的异地管辖模式,充分运用司法手段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惩治力度。
3
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
食品药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两高报告显示,从行政执法到刑事司法,一道道食药安全防线正在加固。
联合相关部门,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各级法院审结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案件10349件。妥善审理食品买卖、餐饮服务等民事案件,严格追究违法生产经营者责任。
检察机关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安部等共同制定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方法,健全线索通报、案件移送、信息共享等机制。督促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646件,监督公安机关立案877件。起诉福喜公司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王少宝等44人销售假药案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13240人。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夏涛说:“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司法的惩治和震慑作用,让法律条文长牙发威,进一步净化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的环境。”
4
对恶意欠薪者亮出正义之剑
辛苦劳动却拿不到应得的工钱,令人心酸。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依法严惩恶意欠薪,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当然之举。
两高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间,各级法院推广河南等地法院维护农民工权益经验,审结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涉农案件30万件。检察机关依法打击恶意欠薪,起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1688人。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罗殿龙认为,对案件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的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劳动争议纠纷,在确保公正的前提下,要做到快立、快审、快结。同时健全农民工法律服务体系,为农民工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5
让妇女儿童免受伤害
健全反家暴联动机制,让妇女儿童远离暴力、虐待、性侵害等伤害,是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重要环节。
过去一年间,各级法院审结拐卖、性侵妇女儿童等犯罪案件5446件。今年3月1日起,反家庭暴力法实施。最高法工作报告中提到,浙江省温州市等地法院针对家庭暴力颁发了人身安全保护令。
最高人民检察院成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出台未成年人司法保护8项措施,严惩性侵、拐卖、虐待未成年人犯罪。维护妇女合法权益,起诉严重侵害妇女人身权益的犯罪24219人。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妇联主席胡达古拉建议,进一步加强打击侵害妇女儿童等弱势人群权益的犯罪行为,并以反家暴法的实施为契机,对家庭暴力案件办理研究出台专门的具体意见或措施。
(据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
▶▶新闻链接
这些民生案例写入“两高”报告
在今年的两高报告中,出现了近20起典型案件,大多与民生密切相关。这些案件折射出司法机关在妥善处理纠纷、有效打击犯罪方面的哪些新思路、新方向?让我们听一听代表委员和专业人士怎么说。
福喜公司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
这是最高检工作报告中点出的典型案例。2013年至2014年,福喜公司及杨立群等10人先后将回收、过期的烟熏风味肉饼、冷冻腌制牛排等再加工后对外销售。2015年9月,检察机关对该案提起公诉。今年2月1日,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被告单位被处罚金,10名被告人均被判处有期徒刑。
【点评】
“这起案例是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警示,对维护食品药品安全必将产生重要影响。”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蔡宁说。
彩石山庄房地产项目案
这是最高法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案例。2006年,山东三联集团有限公司等开发建设济南市彩石山庄房地产项目,预售房产2146套。后因资金链断裂,仅有405套房屋建成,购房者面临巨大损失。2014年至2015年,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运用人民调解和司法确认程序,在4个月内促使2087套房屋买受人与三联集团等达成人民调解协议并经司法确认,发放执行款14.27亿元,化解了这起涉及人数众多、标的额巨大、社会高度关注的案件。
【点评】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兴宽认为,人民法院只有本着立法本意,在法律框架范围内采取开创性思维,根据不同案件特点采取不同处理方法,才能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陈建辉等29人跨国电信诈骗案
最高检工作报告中点出的案例。犯罪嫌疑人陈建辉等人受境外犯罪分子雇佣,在印度尼西亚租用房屋,利用改号软件,假冒我国家工作人员、电商客服、银行客服等,诱使境内被害人将账户内的钱款转至“安全账户”保管。我国公安机关与印尼有关方面合作,抓获陈建辉等一批犯罪嫌疑人。去年12月,检察机关以涉嫌诈骗罪批准逮捕陈建辉等29人。
【点评】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廊坊市工商联副主席石克荣认为,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全感的突出犯罪问题。建议对于这类案件,检察机关及时介入,密切关注犯罪新动向。同时,总结办理相关案件的经验,及时做好普法宣传工作。
腾格里沙漠污染环境案
最高检工作报告附件中显示,腾格里沙漠腹地部分地区出现排污池,腾格里工业园区发生严重环境污染。检察机关以涉嫌污染环境罪对6家化工企业和10名责任人提起公诉;立案侦查涉嫌渎职犯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人,人民法院均已依法作出有罪判决。
【点评】
“保护我们的青山绿水,司法机关责无旁贷,这是法的本义和法治精神的体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朝克建议,司法机关应该加强与环保、国土、林业、农业等部门的协作,及时获得破坏生态环境的案件线索,第一时间介入调查。
首例“斑马线罚款案”
这是最高法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一起“小案例”:浙江省海宁市贝某驾车行经一处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时,遇到行人经过人行横道未停车让行。交警决定对他罚款100元并记3分。贝某不服,经行政复议维持后又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审理认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遂判决贝某败诉。
【点评】
“小案例折射出大文明。”全国政协委员、国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施杰认为,作为全国首例斑马线罚款行政案件,法院的裁判进一步明确了机动车“礼让斑马线”义务和“行人优先、生命至上”文明驾驶准则。(据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
▶▶短评
司法为民 匡扶正义
“严惩各类刑事犯罪”“严惩侵犯妇女儿童权益犯罪”“严惩网络犯罪”……两高报告总结2015年工作时,以一项项数据、一个个案例诠释了司法为民的原则,彰显了匡扶正义的特色。
高举公平正义利剑,细致审理纠纷案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体现出司法队伍的责任与担当。福喜伪劣产品案、王少宝假药案、腾格里沙漠环境污染案等社会关切的大案要案严查不怠,一大批违法犯罪分子受到应有惩处,保障了人民权益,维护了社会秩序,进一步筑牢法治根基。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是维护人民根本权益的重要屏障。在经济转型、社会转轨时期,利益诉求多样,社会矛盾多发,司法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民之所盼,施政所向。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切开展司法工作,是司法为民的重要体现。今天,面对违法犯罪新情况、老顽疾,突出重点,提高司法的针对性、有效性,是维护法律尊严、呵护民生福祉的当务之急。
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有序推进司法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坚定不移提高司法队伍的办案能力和水平,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人民心田,必将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稳步前行。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
责任编辑:孔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