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批抗战雷剧 炮轰清华教授炮制"遮羞布"

17.08.2015  16:29

一起打鬼子》“裤裆藏雷”的桥段

太行山上》剧照

网易娱乐8月17日报道 (文/小易)由于《一起打鬼子》“裤裆藏雷”的桥段曝光,抗战剧目前已成为重点审查剧种。日前,革命历史题材正剧《太行山上》的研讨会上,与会诸多专家猛烈抨击当下电视剧的雷、神倾向。与会专家中,仲呈祥和曾庆瑞对清华教授尹鸿一篇《关于中国抗战题材影视创作的对话》的内容进行批判,认为其内容中表现出的倾向,是“为抗战神剧、雷剧炮制的一块遮羞布”。

尹鸿抗战剧采访成研讨会批判对象 遭遇众专家批判

日前,尹鸿与詹庆生对答体文章《当代中国文化的影像多棱镜——关于中国抗战题材影视创作的对话》发布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上。谈话总结了几十年来中国抗战题材的发展,认为抗战影视作品经历了“抗战动员”、“革命传奇”、“重写历史”、“人道主义”、“家国一体”、“多元混合”等不同阶段,呈现出“历史”、“英雄”、“反战”、“家国”等不同的价值和美学取向;并认为近年来抗战剧出现商业价值至上的不良勤想,未来的抗战剧要首先解决价值观和历史观的问题。

太行山上》是央视播出的第二部献礼抗战胜利70周年的电视剧,也是一部按照传统观念创作的电视剧。在前几日举办的研讨会上,众专家在力赞《太行山上》的同时,也批评当下抗战剧的雷、神倾向。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则拿出刊有尹鸿文章的杂志,对尹鸿的理论进行批评,认为其忽略了抗战剧创作的主流,研究思维不值得提倡。而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也认为,当下抗战剧披着抗战剧外衣,却在其中夹带各种私货,尹鸿的文章提倡的宣扬人道主义、爱国主义与市场导向混合,是抗战雷剧、神剧的遮羞布。

曾庆瑞:大量抗战剧夹带私货 “轻娱乐”是抗战神雷剧的遮羞布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认为,《太行山上》是久违的抗战正剧。但从2006年《狼毒花》开始,到《抗战奇侠》以及当下越来越多的抗战剧,融入了商业和情色元素,大量抗战剧只是用抗日战争的时间和空间搭建一个做戏的平台,让剧中人物穿上抗战的衣服,表演各自不同的故事,在抗战的戏里夹带私货,走私私货。

对于尹鸿在文章中表示的,抗日题材电视剧要特别宣扬人道主义、不要讲民族报复、不要去打鬼子、要表现出爱国主义与市场导向的混合,曾庆瑞认为,这是为抗战神剧、雷剧炮制的遮羞布,是尹鸿“政治娱乐化”、“轻时代”、“轻电影”、“轻电视剧”观念的延伸。

仲呈祥:不能只顾夸张误导创作 尹鸿研究忽略了抗战剧创作的主流

仲呈祥称赞《太行山上》是一部形象的历史,是民族的精神图谱的再现。同时认为理论研究上不能忽略抗战剧创作的主流。在他看来,文章把抗日战争分为宣传、革命传奇、爱国主义与人道主义结合、家国一体、爱国主义与市场导向相结合,是忽略了抗战剧创作的主流,认为“这种研究思维是不值得提倡的,因为它会影响创作。

李京盛:革命历史题材不需要戏剧化编纂 没能力不要胡乱增加商业元素

在发布湖上,广电总局电视剧司长李京盛认为,《太行山上》的收视率是历史本身魅力的收视率,并认为革命历史题材不需要进行商业化挖掘,不用戏剧化的人为编纂,史实本身就充满魅力。并认为王朝柱的作品,用“正史笔法”来写,证据丰厚,歌颂正气,依赖于正统创作,同样获得成功。批评当下部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上胡乱增加商业元素、娱乐元素、戏剧元素和人性元素。

秦振贵:盼媒体对抗战剧手下留情 希望播出方审片更谨慎

中央电视台电视剧中心主任秦振贵则表示,目前个别剧、个别桥段虚构厉害影响了抗战剧的声誉,但呼吁媒体手下留情,不要打压抗战剧这一富矿题材,认为有更多人关注这一题材是好事。同时希望播出方审片要更加谨慎,屏蔽掉超出合理虚构范围外的桥段和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