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小创新为漯河生物防治增动力(基层一线)

17.09.2014  11:08

      垫一层厚纸板,用扎丝替代绳子、围一圈草苫子……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创新,推动着河南省漯河市生物防治的大发展。

  漯河市豫中南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研究中心是河南省唯一的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研究单位,年产林业有害生物天敌周氏啮小蜂25亿头,可防控8万亩林地的杨树食叶害虫,减少化学防治药物使用量8吨左右,对维护当地生态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漯河市豫中南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研究中心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查找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的方法和对策。广大干部职工发扬求实作风,积极搞调研、出思路、想办法,解决了一批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大大提升了工作效能。

  7月、8月是我国一年中温度最高、湿度最大的时段,柞蚕茧的腐烂率比其他月份都高。腐烂的柞蚕茧造成繁蜂箱的污染,清洗、消毒和晾晒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缩短了繁蜂箱的使用寿命。为解决这一问题,职工们提出了“垫鞋垫”的办法,即在装箱之前,在繁蜂箱底部垫一层厚纸板,可以隔绝腐烂的柞蚕茧对繁蜂箱的直接污染,去掉纸板后不影响繁蜂箱的反复使用,而且节省了清洗、消毒和晾晒繁蜂箱的时间,也减少了繁蜂箱的维修成本。

  在野外施放周氏啮小蜂一般采用牛皮纸漏斗或绳子悬挂法。技术人员在放蜂过程中发现,绳子光滑柔软,在系挂时耗时相对较长,而且容易顺着树干往下滑。经过反复实践,技术人员选定了扎丝悬挂法。将长30厘米的扎丝一头钩住柞蚕茧,另一头用大头针钉在树干上,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放蜂效率。为提高周氏啮小蜂的存活率,进一步提高放蜂效果,他们又对扎丝悬挂法进行了改进,采用40厘米长的扎丝,一头钉在树干上,另一头弯成W形钩住蚕茧,使蚕茧远离树干,降低被蚂蚁等动物取食的几率。

  开展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研究需要采集杨小舟蛾、杨扇舟蛾等鳞翅目杨树食叶害虫的虫蛹,技术人员过去一直采用在杨树周围翻土找蛹的方法,效率很低。为解决这一难题,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经调查发现,漯河本地的杨树食叶害虫以杨小舟蛾和杨扇舟蛾为主,其老熟幼虫在落叶层或杂草的表面结茧蛹化。针对这一特性,技术人员将草苫子缠绕在杨树树干上,一方面阻断老熟幼虫下树化蛹的去路,另一方面人为制造适宜害虫蛹化的环境,诱集害虫在草苫子上化蛹,大大提高了采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