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故事:科研不忘社会责任 教书紧跟时代步伐——记第九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获得者张亚涛老师(图)

09.11.2017  01:42

      近日,在2017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暨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公布了由中国化工学会组织评选的第九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结果,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张亚涛博士荣获“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作为我国化学领域的权威奖项,自1999年设立以来共举办八届评选活动,包括多名两院院士在内的化工科技类专家曾获得该表彰奖励。
      张亚涛老师的研究领域为膜分离技术,具体包括:抗菌超滤膜的研制及应用、膜法用于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去除、疏松结构纳滤膜用于染料透盐。目前,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多家化工领域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60篇,其中仅中科院一区论文就多达24篇,还荣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科研奖励。


      服务社会,坚持产学研结合
      面对传统分离技术相对成熟、实际产出效果不佳的现状,张亚涛老师选择了“”这一新型分离技术的研制及应用。何为膜技术,张亚涛老师解释到:“它像一张滤网,实现料液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或浓缩。膜技术已经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及日常生活中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大到万吨级的海水淡化装置,小到生活中的家用净水器,可见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市场总量也将越来越大。
      张亚涛老师所在的科研团队是刘金盾教授领导下的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在学校与学院的支持下,积极与外界合作,大大缩短了产学转化效率,降低资源浪费,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外,张亚涛老师通过参加国际会议、与国外院校交流合作,开拓了国际视野,使研究思路更加开阔,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张亚涛老师看来,搞科研更需要有一份责任心。通过科研致力于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日渐恶化的生态环境。他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的环境受到巨大破坏。工业生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含硫气体等,导致一系列生态问题。如果将膜分离技术大量投放到工厂,不仅做到节能环保,更能循环利用。


      改进方法,注重教学与实践
      张亚涛老师的科研团队中除了博士生和研究生,还有一些对科研感兴趣的本科生,“对科研感兴趣的本科生能够加入课题组,使他们尽快适应和善用这个平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时也能让他们对自己是否热爱科研、适合科研有一个更清晰的判断”。除了帮助本科生提前进入科研团队,张亚涛老师还开设了专门针对本科生的开放实验课,学生通过选课可以进入实验室,通过实验将抽象化为具体,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教学上,张亚涛老师树立学生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进取,采取自主管理,让团队在自由的气氛下研究。“我给学生的弹性比较大,让他们自主计划、完成任务,这比强制规定要有效。”事实证明的确如此,今年9月,张亚涛老师的课题组因发表中科院一区论文最多而获得了郑州大学“教学、科研与师资队伍建设奖”。
      教学8年,令他印象最深的是2011级研究生余亮。谈起他,张亚涛老师满面笑容:“他对科研有极大兴趣,思路开阔,基础牢固。他还会在我布置的课题上自由发散,不局限于课题本身。”据了解,余亮在读研3年中发表了6篇SCI论文,成绩显著。2014年,余亮成功申请到日本政府奖学金并到日本广岛大学学习,师生之间还常保持联系。
      张亚涛老师获得过许多教育方面荣誉称号及证书,其中最令他感到自豪的是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奖。“作为一名教师,教学是首要任务。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相互贯通,现在高校也在呼吁把教学更提高一个高度,把学生教好。”张亚涛老师说道。


      关爱学生,心系母校发展
      张亚涛老师本科与研究生都于郑州大学就读。2009年,在阔别郑州大学三年之后,怀着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母校未来的美好憧憬,张亚涛老师回到郑州大学任教。如今已经在郑大工作了八个年头,期间他勤勤恳恳、严谨细致,在科研与教学中双双取得显著成绩。
      张亚涛老师不仅在科研上关注学生兴趣,生活上也不例外。得知很多学生喜欢打乒乓球,他就安排大家组织乒乓球比赛,课题组内的成员互相较量,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在比赛中增进感情、促进合作。
      由于张亚涛老师的家离学校较远,每天中午他都与学生一起去食堂吃饭,饭桌上说说家常、讲讲实验,师生关系十分融洽。“张老师十分平易近人,丝毫没有老师的架子”,张亚涛老师科研团队的研究生段可这样说,“他还经常组织一些活动,有时候请学生吃饭,有时候外出活动,增进与学生的感情”。
      在张亚涛老师心中,郑州大学就是自己的家。提及当初为何回到母校任教,张亚涛老师说:“本来我的导师是想让我继续留在浙大攻读博士后的,但我坚持回到郑大,回到这个培养我的母校,因为这里像家一样,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有感情的,而且回来之后还能与曾经的老师一同工作,这让我感到十分亲切。
      说到郑州大学入选“双一流”高校,张亚涛老师自豪地说到:“作为曾经的一名郑大学生、现在的一名郑大教师,我感到非常骄傲。这次入选‘双一流’的化学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与我们化工与能源学院的联系都比较大,我也希望能够借助‘双一流’这个契机,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同时也扩大化工学院的影响力。”对于自己,张亚涛老师希望能始终保持健硕的体魄,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攻破科研难关,取得学术突破。
      第三届全国膜技术青年学者论坛即将在郑州大学举办,而承办这次论坛的,正是张亚涛老师的科研团队。对此他指出,申请承办这个论坛,不仅能够加强膜技术领域青年学者的交流与学习,也能提高咱们郑大化工的影响力,让更多的青年学者看到郑大化工的进步。
      科研与教育双馨,荣誉与责任并存,张亚涛教授将在郑大继续带领他的团队做出更多学术贡献。(学生记者 刘杰 邓冉 熊宝露 撰稿)

                       

                                                  第九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获得者张亚涛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