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产业转移成商丘发展“加速器”

21.10.2014  12:16

  □本报记者  王  平本报通讯员高会鹏

        深秋时节,大地流金,豫东大地处处飘荡着丰收的喜庆味道。

        10月20日,在“中原鞋都”睢县产业集聚区,记者看到安踏、阿迪达斯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运动鞋从一个个工厂的流水线下线,装箱、装车发往世界各地。

        睢县以“中原鞋都”为战略定位,穿妥“一双鞋”,走出一条承接产业转移的特色之路。如今,睢县产业集聚区内,31家制鞋及配套企业红红火火,几十家在建企业和6个制鞋产业园一派繁忙景象。

        从“一穷二白”到“中原鞋都”,睢县制鞋产业的迅速崛起,仅是商丘承接产业转移成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商丘致力于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紧紧抓住沿海发达省份产业转移的黄金机遇期,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打造全省承接产业转移“桥头堡”。

        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如何吸引众多产业向商丘转移?

        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商丘理清思路:围绕主导产业招商,用丰富的资源和交通优势吸引相关产业落地生根。通过实施“东张西望”策略,打造“一谷、三城、六基地、五中心”,即“中国冷谷”、“食品工业城、纺织服装城、石油化工城”、“煤及煤化工基地、铝及铝精深加工基地、新材料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电动车生产基地、环保专用设备生产基地”、“国家面粉及面制品检测中心、国家制冷设备研发中心、国家碳纤维新材料研发中心、国家超硬材料研发中心、国家环保专用设备研发中心”。

        有了发展蓝图作指引,前进步伐就会坚定有力。如今,商丘市11个累计投资3000亿元的产业集聚区催生了一个个支柱产业,已培育形成煤化工、食品、制冷、超硬材料、医药等13个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集聚效应已经显现。

        一个个“国字号”就是佐证:民权,年产冰箱冷柜1200万台,冷藏车产量占国内市场的40%,成为全国重要的制冷产业基地;柘城,年产金刚石15亿克拉,金刚石微粉48亿克拉,金刚石微粉产量占国内70%;虞城,年产钢卷尺12亿只,产量占国内市场的85%;商丘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年产电动三轮车200万辆,成为全国三大电动三轮车生产基地之一……

        承接产业转移硕果累累,与商丘把招商引资作为“天字号”、“一把手”工程密不可分。秉承“一言九鼎,实干兴商”的城市精神,商丘注重围绕产业链进行有选择地招商,树立“招一个、活一个、补一个”的意识,对商丘的特色产业链条进行补充或延伸。同时,以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为平台,打响商丘“华商祖地”、“三商之源”、“华商之都”品牌,秉承“尊商、亲商、安商、富商”传统,推动商丘招商引资工作大发展。

        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商丘招商累计引进亿元项目799个,现有727个运营良好,存活率91%。商丘固定资产投资的60%、工业生产总值的40%、工业税收的40%、财政收入的30%、出口创汇的60%、城镇化率的50%都是由招商引资落地项目拉动的,直接带动42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与此同时,拉动了商丘的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由落后位置持续前移。今年上半年,商丘市生产总值764.97亿元,同比增长9.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全市经济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如今,承接产业转移已经让农业大市商丘实现了工业化的华丽转身,成为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加速器”。③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