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定位 湖北南漳后发赶超

25.05.2015  16:43

      近年来,湖北省南漳县紧紧围绕打造“全省山区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县实际的绿色、特色、差异化发展之路,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了赶超跨越、竞进提质的良好态势。这是中国工业报记者日前从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上获悉的。

      据了解,南漳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属于限制性开发区域中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处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汉江生态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是一个发展相对滞后、生态优势明显的欠发达的山区县。如何把补短板、壮特色、扬龙头,作为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首要课题,并确立后发赶超的特色差异化发展之路?这多年来一直是南漳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追求的目标。

      该县县委书记黄其洲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介绍,2014年全县全口径民生支出达24.1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7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351元,城乡居民收入比控制在195%以内,均位居全省三类县市第一位。南漳县域经济发展五年五进位,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三类县市位居前列,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找准战略定位

      坚持“绿色决定生死”,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的战略,保持新姿态,适应新常态,努力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实力,利用平原丘陵镇(区)交通区位优势,重点打造南漳经济开发区和襄阳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两大平台,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依托山区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林业;发挥旅游资源丰富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全县经济发展的路子十分清淅地凸现出来。

      突出产业支撑

      首先是高度重视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努力构筑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底盘、硬支撑,把涌泉工业园和襄阳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作为跨越发展的“核心工程”来抓,加快推进扩容提质、产城融合,“两园”面积由8.34平方公里拓展到近40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继2012年突破百亿大关后,两年时间实现了翻一番;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实现了零的突破,现在达到6家。初步形成了磷化工、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和机械电子、纺织、新能源3个50亿元级产业集群。其次是紧紧抓住“中国有机谷”上升为省级战略的机遇,累计投资2亿多元,有序推进核心区37个重点项目建设,后续投资25亿元,精心打造高端粮油、有机蔬菜、精品果业、有机茶叶、特色水产、精深加工、生态旅游、美丽乡村等八大特色板块,着力建设国家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示范区、国家山区农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努力争创“中国有机产业第一县”。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拟投资50亿元,以“华中绿谷”为平台,打造集苗木交易、绿色金融、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生态长廊于一体的国家现代林业科技生态园、国家湿地公园和5A级景区。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突破性发展生态旅游业,拟投资30亿元,以全域景区化为目标,重点抓好水镜庄、春秋寨、香水河、七里

      山森林公园等精品景区建设。再次是坚持把转型升级作为弯道超越、后发赶超的根本路径,加快培育形成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强化技术创新,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16个,开发高新技术产品35个。实施品牌兴企,全县知名商标总数达到39件,其中11个商标分别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湖北省著名商标认证。加高环保围栏,从源头上杜绝引进和建设能耗高、污染大的项目,关停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2家。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引进清洁能源、节能环保项目10个,总投资76亿元。

      坚持改革创新

      该县把发展的难题和瓶颈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最大限度地挖掘发展潜力,释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对4811项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开展流程再造,精减行政审批事项和管理服务项目68项,出台工业项目“一费制”收费暂行办法,全面建成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全力打造发展环境比较优势。积极引进长江证券公司入驻开展业务,研究出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依托“华中绿谷”成立全市第一支私募基金,努力建设“中国林业金融创新产业园”;积极探索PPP模式,融资10多亿元,启动了5条道路、中小企业创业园和石材加工产业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