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群众文艺评奖风

20.05.2015  21:05

近日,笔者关注到这样一则新闻:2015年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上的信息显示,文化部正全面清理整顿文艺评奖,取消一批、精简压缩一批,总体减少60%以上,并取消节庆活动中的文艺评奖项目。新闻报道说,在中国文艺界,立奖、评奖、颁奖似乎已成一种风气,“热闹的评奖”愈演愈烈,不正之风在文艺评奖中时有耳闻。今后,这一现象或将改变。

关于对文艺评奖进行全面清理整顿,笔者举双手赞成。在全面清理整顿文艺评奖的背景下,如何规范群众文艺作品的评奖,笔者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全面清理整顿文艺评奖,重要的是要保证评奖的公平公正。为激发群众文艺创作的积极性,在群众文化领域,每年各级文化部门都会推出一系列群文创作评奖。一些文化部门在评奖方面煞费苦心:为了保证评奖的公平公正,听说有的省的文化部门特地邀请外省的专家到本地来做评委;也有主办单位在群文创作表演评奖中,除了邀请专家评委,还以抛绣球的方式现场选取大众评委,请大众评委与专家评委一同现场亮分;还有的主办单位以网络大赛的方式评选视觉类作品,在展示参赛作品的同时,接受公众评判与监督,在月度、季度评奖的基础上,进行年终总决赛……

其实,在群众文化领域,全面清理整顿文艺评奖,最重要的是让各类文艺创作评奖在阳光下运行,杜绝暗箱操作。大众需要的是规范文艺评奖的评选,实行公开、公正的评奖,能提高各级各类群众文艺评奖的权威性,促进群众文艺创作的健康良性发展。对此,文化部提出在各类文艺评奖中,减少奖项设置和数额,修订评奖办法,严格评奖标准,规范评奖程序,严肃评奖纪律,预防和杜绝各种不正之风,这是清理整顿文艺评奖的首要举措。

全面清理整顿文艺评奖,不是因噎废食,大幅削减基层群众文化领域的评奖。专业文艺领域的评奖,往往使不少获奖者名利双收,比如歌手因为在某项全国大赛中获奖,身价倍增,出场费随之水涨船高;书画创作者因为在某项全国赛事或者大展中获奖,其书画市场价格闻风而涨……评奖结果越是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往往越有可能在评奖过程中出现问题。

而在群众文艺领域的评奖中,特别是在县区乃至乡镇(街道)一级的群众文艺评奖中,参赛主体都是来自社会各界的公众。在基层,热爱文艺的公众在业余时间唱歌、跳舞、习书画、搞摄影,他们希望通过基层群众性的文艺大赛,展示自己在文艺创作和表演等方面的才能,如果获奖,他们会因此高兴半天,参与文艺活动的积极性也因此大大提高。还有一点就是,在基层群众文艺大赛中获奖,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生活,给他们带来经济上的利益。笔者曾遇到一位带着村嫂们跳舞的女村长,她和她的舞蹈团队曾多次登上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的舞台,她说去电视台就是为了展示村嫂们阳光快乐的形象,“回到村里我们还是一样做农民”,因此她们的舞蹈快乐而纯粹。

正因为少了文艺比赛与获奖者经济利益上的关联,多了一份怡然自得的兴趣和乐趣,基层群众文艺评奖比起某些带有“铜臭味”的专业文艺评奖,更为公正、公平,更有一种其乐融融的文化氛围。若是因噎废食,大幅削减基层群众文艺评奖,县区文化部门砍掉一些群众文艺大赛,或者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不设奖项,也许会使基层群众文艺活动少了吸引力,削弱了基层群众的文化参与热情。从长远看,也不利于基层群众文艺的发展,不利于群众文艺团队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