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原人文精神推动河南文艺繁荣兴盛

20.10.2015  12:22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回顾总结了我们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历史经验和实践探索,深刻回答了文艺与时代、文艺与人民、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价值观以及继承与创新、吸收与借鉴等根本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讲话体现了我们党指导和推动文艺发展的历史脉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是指导新时期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的行动指南。
  
  一年来,河南省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把文艺工作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打造文明河南的重要支撑,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文化建设,群策群力推动中原文艺繁荣发展,河南文艺事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生动景象。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切实加强对文艺工作的指导和规划,深入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创作,组织举办“文明河南·欢乐中原”“中原文化大舞台”等文化活动,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文艺事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坚强保障。广大文艺工作者在讲话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全家福》《鉴史问廉》《大河儿女》《永远的焦裕禄》等一批反映时代呼声、体现民族脊梁、讴歌幸福生活、陶冶高尚情操的文艺精品,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展示河南形象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营造了良好氛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高度重视、切实用好文化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发挥文化和文化工作者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包括文艺在内的文化软实力,为河南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必须牢牢把握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强调“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指明了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那就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当前,我们正处于经济社会急剧变化、深刻调整的时代,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相互碰撞、相互竞争,由此带来的思想上的迷茫和矛盾必然反映到文艺工作上,导致文艺创作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有的放弃原则立场,对西方价值观奉若神明,认为“外国的月亮就是圆”;有的盲目追金逐利,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有的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社会,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文艺工作者的世界观偏移、价值观缺失、人生观变味。从根源上讲,都是由于没有正确认识文艺的意识形态性属性,没有把握文艺创作的正确方向。
  
  牢牢把握文艺工作的正确方向,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引领思潮,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根基。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领会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不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彻落实到文艺创作、文艺活动、文艺评论等各个方面,不断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文化。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学习实践教育,引导文艺工作者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的方法开展文艺创作,正确反映历史进程、反映时代潮流、反映现实成就,激发人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要深入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评论,正确区分“三根指头和七根指头”,正确区分“延安和西安”,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对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亮明态度,敢于“剜烂苹果”,在根本问题上旗帜鲜明地同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作斗争,在多样文化思潮中立主导、谋共识。
  
  二、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这些论述深刻阐释了文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指明了文艺的价值所系、使命所在。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其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深刻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移风易俗,莫善于艺”。文艺是价值观孕育生成的沃土,鲜明的价值观取向是文艺作品发挥力量的源泉。正确的思想文化一经群众接受和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正能量,推进社会进步;反之,错误的思想文化误导群众,就会产生巨大的负能量,延误发展进程,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文艺作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人民奋进的号角,必须自觉体现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追求真善美作为文艺的永恒价值,赋予文艺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
  
  文艺工作要切实担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使命,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正确的价值追求同崇高的艺术追求统一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贯穿到文艺创作的全过程,展示崇高之美、信仰之美,照亮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影响力。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艺观,使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到全省人民的内心深处。要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热情讴歌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模范事迹,书写记录河南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让人们在文艺作品中看到光明、看到进步、看到希望。
  
  三、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重申了文艺创作的人民取向,定位了文艺发展的人民坐标,明确了社会主义文艺写什么、怎么写、写给谁等重大问题。
  
  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我们推动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既包括人的智力、体力等劳动能力的发展,也包括人的文化修养、道德提升等方面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对文艺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牢牢把握人民需求,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群众需求同提高群众素养结合起来,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不断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推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深入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社区乡镇、企业学校,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进行生活积累,提炼艺术主题,激发创作灵感,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使创作出的作品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要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把发展先进文化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深入开展“优秀文艺作品普及工程”“文化惠民工程”系列活动,持续推进“中原文化大舞台”“三下乡”“电影送民工”等文化活动,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开辟渠道、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深入挖掘基层文化资源,支持群众自办文化,让群众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动。
  
  四、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必须做好传承与创新两篇大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指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这些重要论述,为加强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全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大省。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河南最根本、最独特、最重要的优势,也是中原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源泉。这些年,河南广大文艺工作者根植中原沃土,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传统文化要素与现代表现手段结合起来,创作推出了交响乐《朝阳沟》,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千回大宋》,电视节目《汉字英雄》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受到了广泛欢迎,展示了中原文化的无穷魅力。事实证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把文化传承作为文艺创新的基石和起点,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才能实现中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要深入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深入挖掘黄帝文化、根亲文化、姓氏文化、古都文化、武术文化、戏曲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加强整合利用、打造文化品牌,不断赋予中原文化新的生命、新的魅力,努力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崛起优势,扩大中原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大力实施“中原人文精神精品创作工程”,分领域、分专题、分项目制定实施创作生产规划和推进措施,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具有中原特色、中原气派、中原风格的文艺精品。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鼓励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竞相发展,大力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新的浓厚氛围。要改革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加快培育富有活力、实力和竞争力的合格市场主体,催生新兴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要积极适应网络技术发展和传播形态变化,大力推动载体创新、手段创新,大力发展网络文学、微电影、微视频等网络文艺形态,把文化创新的丰硕成果奉献给人民群众。
  
  五、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文艺的根本宗旨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握了这个立足点,党和文艺的关系就能得到正确处理,就能准确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领导文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说明了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极端必要性。
  
  加强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加强政治思想领导,牢牢把握文艺改革发展的主导权、领导权,把好方向,定好调子,引领文艺事业健康发展。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把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研究事关文艺工作的重大问题,不断提高领导文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推进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必须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努力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有影响的领军人物,夯实文艺发展的人才根基。要大力实施“中原文化名家宣传推介工程”“青年文化英才工程”,加大资金支持和保障力度,完善扶持和激励政策,形成“精品带名人、名人有精品、精品出效益”的良性循环机制。要发展壮大民间文艺人才队伍,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鼓励扶持民营文化活动室、民营文化经纪机构、网络文艺社群等新的文艺组织,关注和帮助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自由美术工作者等新的文艺群体,在展演展示、项目评审、人才服务、文化交流等方面予以支持,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发挥作用。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常香玉等老一辈艺术家为榜样,坚守高尚道德操守,追求高超艺术成就,珍惜时代提供的舞台、珍重社会给予的关爱,积极参与文艺志愿服务,用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社会尊重,以自觉的善行善举引领文明风尚,以优秀的文艺作品赢得人民的喜爱。
  
  文化能感国运之变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来文艺发展的新气象、取得的新成就,我们信心百倍;立足河南文艺繁荣发展的坚实基础,展望河南文艺的美好前景,我们豪情满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原文化必将迸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涌现出更多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文艺作品,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