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扩大内需战略 确保经济稳定增长
张长娟
今年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目前仍在国外持续蔓延,使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阻断,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确保经济稳定有效增长,实现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六保”,是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连续召开高层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把扩大内需作为当前拉动经济的重要战略。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再次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工复市,促进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积极扩大居民消费,加快推进投资项目建设,形成供需良性互动。4月17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1
扩大内需是应对外部需求不确定性的战略选择
国家经济增长是由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的。投资和消费需求通常被称为内需,出口被称为外需。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外部需求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这次疫情的突然来袭,国际人流物流的中断,世界经济增速的大幅下滑,使我国出口需求面临的困难增大,一些外贸企业订单减少甚至被取消。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5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4%。其中,出口3.33万亿元,下降11.4%;进口3.24万亿元,下降0.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疫情将导致大萧条以来世界最严重的经济衰退,2020年全球GDP增速将大幅下降。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供给和需求是构成市场经济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只有实现供需的总量平衡和结构性均衡,才能从根本上确保经济的稳定有效增长。在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同时,还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解决供需结构性错配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高端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清除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形成供需良性互动。
2
中国庞大的消费群体是实施扩内需的坚实基础
中国14亿人口,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内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9.0%。其中,2019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万亿元,增长8%,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7.8%,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已经连续六年保持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未来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我国巨大的市场规模优势和内需潜力将会充分激发出来,是推动我国经济恢复性增长的重要力量。
加快复工复产稳消费。任何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消费,消费是引导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既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也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当前全国一些地方给居民发放消费券或购物券,给低收入者发放消费补贴,这些短期性的财政刺激手段,一定程度上能够把疫情期间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但是,从中长期看,加快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才是保就业、增收入、稳消费的根本举措。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推进复工复产,着力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确保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促进消费。
顺应需求变化扩消费。目前我国消费需求新特点不断呈现。一是服务消费增长快于商品消费,2019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45.9%,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尤其是健康、养老、旅游等服务消费增速很快。二是线上消费快于线下消费,2019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8.5万亿元,增长19.5%。三是定制消费、智能消费、信息消费、时尚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观念增强,品质化、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增多。顺应我国消费趋势新变化,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促进实物消费提档升级,加快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激发居民新的消费需求。
创新服务业态增消费。这次疫情给我国旅游、航空、娱乐、餐饮、酒店等消费性服务业带来重创,同时教育培训、就诊看病等公共消费领域也大受影响。在压力之下,一些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进行消费模式、消费业态的创新自救,比如在线医疗、网络教育、生鲜配送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态势。未来应进一步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创新消费供给业态,完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稳定消费预期,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3
充分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
扩大有效投资需求。投资作为内需的重要方面,其乘数效应要大于消费和出口。应当充分发挥好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之下,我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投资需求,有效地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反弹。这次疫情风险应对过程中的重要启示,就是要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等领域投资,为实现公共卫生安全,实现全民健康奠定基础。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新基建”建设进度。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加快以5G、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一般认为,“新基建”主要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以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为代表的融合基础设施,以及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创新基础设施。“新基建”可以提供更多的网络效应、平台效应和赋能效应,可以引发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大量涌现。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提升我国经济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民营经济贡献了国家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疫情影响之下,要着力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加快落实各项政策,推进减税降费,降低融资成本和房屋租金,提高民营企业投资积极性,增强民营经济尤其是民营中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