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半网友反对强扣工资尽孝 重阳节近四成人陪父母吃饭

21.10.2015  08:20

2015重阳节温馨幽默搞笑祝福语 原天下老人健康快乐!

  中新网10月21日电 (生活频道 刘虹利) 今天是重阳节,如何向老人表达感恩与关爱自然成为节日的主题。中新网生活频道联合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发起的调查显示,对于今年重阳节如何向父母表达孝心,近四成网友表示将回家吃饭陪伴父母。

  过半网友反对强扣工资尽孝 专家: 企业做法存争议

  日前,媒体报道广州一家民企自2012年起设立“孝顺金”,公司从员工月薪中扣除10%或5%作为孝顺金直接打入员工父母账户。招聘新员工时,员工须认同这个规定,否认将不予招录。此事件在网上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议。

  这种强扣员工薪资向老人表达孝心的方式究竟该不该得到提倡?中新网生活频道联合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发起一项“重阳节来了,公司强扣工资替你尽孝,你同意吗?”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52.8%的被调查者不赞同此种做法,30.1%的人则支持此种做法,另有17.1%的人认为无所谓。

  表示认同的网友认为,公司此举应该点赞,顺应了“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文化,可以约束不孝顺的员工在经济上对父母多尽一份孝心。不同意此做法的网友认为,公司该举过于生硬,强制性尽孝是对员工的道德绑架,怎么尽孝是自己的事情,公司无权过问员工的私事。也有网友表示,公司此举的本意是良好的,但做法欠妥,孝顺应当出自本心,公司也许可以代替员工向父母寄上一笔孝顺金,但没有办法给父母问候、关爱,而父母最在意的恰好是后者。

  那么,公司强扣工资替员工尽孝的做法到底是否值得提倡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在接受中新网生活频道采访时表示,该公司的做法存在争议,在客观效果上的确让员工父母获益,但从法律角度来讲,工资所有权应由员工来行使,公司扣划工资行为侵犯了员工的私人财产权;从道德层面来看,善待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公司无权介入员工的家务事。此外,有的父母或许并不缺少孝顺金,缺少的是孩子的看望,公司此举对这部分父母来说并非所期待。对此,刘俊海建议,对于雇主来说,可以多为员工创造回家看望父母的机会,尊重职工的带薪休假权益,这也是雇主对职工父母最大的关怀,不一定非要以孝顺金的方式来表达。

2015重阳节温馨幽默搞笑祝福语 原天下老人健康快乐!

  重阳节表孝心: 两成人离家远只能打电话问候

  对于每月或每年是否会给父母一笔孝顺金来表达孝敬的问题,调查显示,43.7%的被调查者表示会给父母,37.3%的人表示偶尔给,19%的人表示没有给。

  而对于今年重阳节打算怎样尽孝的话题,参与调查的网友中,选择陪父母吃饭的人占比最高,为37.7%。在北京从事金融工作的陈先生告诉中新网生活频道,由于自己是本地人,所以打算重阳当天下班后回家和父母一起动手准备晚餐,并为年迈的爷爷亲手烹制他最喜欢的炖鸭。

  而因为离家远,只能选择重阳节打电话问候父母的人占比为21.2%。在西安从事会计工作的王女士就属于此类,她表示自己很挂念在四川老家的父亲,但由于路途遥远,公司在重阳当天又不放假,所以只能在重阳节给父亲打电话表达问候。医生小李也表示想回家但没有时间,因为重阳当天被医院安排值夜班,所以只能和父母视频聊天。

  此外,选择带父母旅游的人为10.5%,带父母做健康体检的人为9.9%,而打算直接给父母发放孝顺金和送礼物的只占9.7%。

2015重阳节温馨幽默搞笑祝福语 原天下老人健康快乐!

  老人心声: 更看重精神慰藉 一起在家吃饭就很开心

  今日重阳,或许很多人因为学业紧张、工作繁忙,没有更多的时间陪在父母身边,但也千万别忘记给父母送上一声节日的问候。中新网生活频道提醒网友,九九重阳节到来之际,趁工作学习之余多陪陪父母。如果你的父母远在千里之外,别忘记给他们一通电话聊聊家常;如果你的父母近在身边,百忙中尽量抽出时间陪他们吃顿饭、说说话。

  其实,父母想要的很简单,仅仅是和子女多团聚而已。家住北京的张大叔今年61岁,他向中新网生活频道表示,自己的女儿女婿这个星期在国外旅游,所以今年的重阳是不能和他们一起过了,但还是希望孩子能在节日当天给个问候的电话。山东小伙小杨则表示要给母亲买点补钙的保健品,小杨的母亲张阿姨则不愿意儿子多花钱,称一起在家吃顿饭就很开心了,不用给自己买什么礼物。另一位70岁的母亲也表示,相比较物质方面的礼物,自己更看重子女给予的精神方面的慰藉。

  对此,心理专家毕淑敏认为,老年人的幸福感不仅仅来源于物质,还来源于很多层面,例如,孩子可以在重阳节给父母送上一个旅游小礼物,让爸妈去开拓一下视野,敞开一下心扉,为他们安排适宜他们的年龄和节奏的旅游产品。如果有可能的话,也陪一陪他们,这一定会给自己的生命历程留下非常美好的记忆。刘俊海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要倡导各行各业的员工在重阳节主动看望自己的父母,实在回不去的可以电话慰问,多关心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健康。(中新网生活频道)

编辑:徐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