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工业经济发展新高地
安阳市产业集聚区成立之初,由龙安区与殷都区共同承建,由于受南水北调保护区和高压走廊的制约,产业集聚区发展空间较小,2012年年初,龙安区提出将产业集聚区南移至马投涧镇。同年12月,产业集聚区南移规划经省政府同意批复。 “产业集聚区南移之后,在没水没电的情况下我们就开始建设,因为我们跟别的产业集聚区在建设时间上相差三四年,再不赶紧赶,距离会相差更远。”7月11日,该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全生这样对记者说。 要赶超,需要确定目标。面对差距,龙安区干部群众没有茫然,定下了两项任务:抓基础设施建设,抓主导产业培育。 在区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该区采取BT模式,千方百计筹措资金2.2亿元建设的“五路五桥”已于2013年竣工通车,初步形成了闭合式道路网络,发展框架迅速拉开。今年年初,该区又提出了“2111基础设施提升工程”,这又是一个什么计划呢?刘全生介绍,投资3900万元修建鑫康、安康两条道路,目前,已进入招投标程序,预计8月动工修建。投资9000万元建一座污水处理厂并修建配套管网,目前,已完成立项手续,正在办理规划环评、土地、招投标等前期手续,预计10月开工建设。投资1500万元建设天然气管网工程,目前,管道施工图设计已经完成,施工和监理单位已经确定,正在和市规划局结合对原天然气管道规划图进行调整,预计8月开工。 目标明确,发展才有方向。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之初,龙安区就将该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定位为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研发生产。在该产业集聚区泉州工业园内,记者看到,9栋崭新的标准化厂房已经建好,部分厂房内的机器已在安装。该工业园项目经理张国民介绍:“工业园要建12栋标准化厂房,配套建设办公楼、展厅、食堂、洗浴中心等,适合投资规模较小的装备制造企业在这里生产。目前,已经签约了3家企业。” “泉州工业园建成后,必定会促使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式发展。此外,我们还规划了循环经济工业园,是新材料集群发展的专业园区。”刘全生说,在培育主导产业的同时,该区还培育和扶持规模大、实力强、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兴产业,逐步使这些企业成为产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方圆研磨、中丹生物能源等一批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发展势头强劲。 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活力,该区在发展模式、财政体制、融资平台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 围绕产业集聚区建设,该区探索实践了“区中园”、“区+园”的发展新模式。“区中园”模式就是通过在产业集聚区内建设市属工业园、泉州工业园、循环经济工业园等符合产业规划、产业特色相近的专业园区,形成主导产业发展带动专业园区发展,专业园区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区壮大的互促共融机制。“区+园”模式就是通过在产业集聚区周边规划建设15平方公里的精细化工业园、物流产业园等专业园区,作为产业集聚区空间的外延和产业的补充,共享基础设施资源,以专业园区发展助推产业集聚区做大做强。 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该区对产业集聚区执行“特区”政策,实行财政独立核算、封闭运作,将产业集聚区形成的可支配财力全部下放到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支配使用,为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放活松绑。 在投融资平台创新方面,4月,产业集聚区注册资金5000万元成立河南龙翔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龙安区每年从城市建设收益中拿出2000万元投入到产业集聚区融资平台,建立规模1亿元的工业发展基金,为产业集聚区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降低企业入住产业集聚区的成本,促使产业集聚区发展良性循环,逐步实现“自我造血”功能。目前,龙翔公司与浦发银行已建立合作关系,浦发银行将向该公司发放第一笔贷款2000万元,用于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 工业经济发展的新高地已经凸显。今年上半年,该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完成47亿元,增速17%;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7.5亿元,同比增长327%;税收预计完成4960万元,同比增长80%。目前,安阳市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2.67平方公里,已入住企业4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从业人员8785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