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医生跪地3小时完成手术 20天看所有脑电图只为精确方案

28.01.2018  11:41

【医生手术跪3小时】室外是纷纷扬扬、下了一整日的大雪;室内,一位神经外科医生正跪在地上专心致志地做着手术。

1月25日的杭城,很多人都被意外而来的白雪刷了屏,但这张跪地手术的照片在当天同样温暖了不少医务工作者的朋友圈,收获上千点赞。

这位医生是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陈书达。当天,在这间神经外科手术室里,一位顽固性癫痫患者的手术正在紧张地进行。

为保效果 跪地3小时手术

手术从当天上午开始,一直做到了晚间8点多,经历10个多小时才顺利完成。虽是同一个病人,但整个过程其实包含着两台先后进行的手术。

手术对象是个22岁的小伙子,6岁时确诊为癫痫病状,患者父母来自安徽农村,在杭州打工,想治好孩子的癫痫。由于患者病灶多发,到了第2台手术的时候,患者在第1台手术时的体位已不能适应接下来手术的需要。但变动患者位置,就意味着手术感染风险的升高和其他并发症发生可能性的增加。

同时,这还是一场位于大脑中心部位的手术,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就易引起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昏迷不醒等情况,从而给患者带来终身遗憾。

挪动,意味着风险;不挪,则无法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最终,陈书达便以膝跪地的方式在手术室的地面上,又继续完成了之后3小时的手术。

回忆手术过程,陈书达说,手术期间,护士又帮他在膝盖下垫了块棉垫,确实舒服了一些。“跪着手术是什么感觉真的忘了,手术风险大,注意力都在手术上了,就像打仗的时候士兵稍微受点伤自己其实是感觉不到的。”

只是在手术结束站起来时,腿麻的感觉才让陈书达有了些许跪地手术的不同感。“这样病情的病人大概一年会碰到一两次吧,跪着手术倒不常有。”陈书达笑着说。

20多天准备只为制定最佳手术方案

10个多小时的整体手术,3个小时的跪地手术,看似漫长,但在这背后,更漫长的,却是术前的评估和一系列准备。

“给患者做立体脑电图检查,对大脑部位的准确定位,推算分析,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陈书达说,术前准备包括获取患者的拍片情况、发病情况以及脑电图表现,在此基础上做理论分析:病情是从哪发出的,又是从哪传播的等等,对病情可能出现的区域及路径进行采样,从而定出方案;再做立体脑电图;然后进行信息采集,在这一系列信息准备的基础上,制定出最终的手术方案。

这样的准备需要20多天的时间。“脑电图是有时间效应的,它不像一张胸片出来就能知道病情。几天前的脑电图和一周前的脑电图又会不一样。”陈书达说,为了得出最准确的判断,他就需要在术前看过患者所有的脑电图。

“为了准备昨天的癫痫手术,陈主任在办公室的电脑前对着患者的脑电图研究了一天,眼睛戴了摘,摘了戴,旁白画了一堆的草稿,就是为了术前能够精准定位患者的癫痫病灶,一直忙到凌晨,第二天又早起交班、查房、赶到手术室做手术。”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一位医生说。

受伤自己缝腿 长跑成锻炼意志力的方式

2000年初,自日本学成归国的陈书达主任在省内领先开展微创的锁孔神经外科技术,“用小通道做大手术”。2005年,有感于浙江省尚无专业的癫痫外科,当时全国专业的癫痫外科中心也是凤毛麟角,广大癫痫患者处于无地可治、无医可看的境地,陈书达带领团队开始了癫痫外科的征程。

但癫痫外科不同于常规神经外科,在常规神经外科领域,绝大多数时候影像学资料都指明了病灶所在,问题在于如何消灭它。而癫痫外科中,确定癫痫病灶是在重重迷雾中艰难寻找。陈书达便开始新的探索、钻研。十几年来,从无到有,建起了浙江省第一个癫痫外科中心,现已拥有一支专业化队伍,拥有脑电图,多模态影像融合,脑皮层功能区定位,立体定向脑电图,神经调控等技术。到今天,他建立的癫痫外科中心已是全省最大癫痫外科中心,完成了400余例癫痫外科手术。

“医生这一行,既是一项职业,一种谋生手段,同时我们也要对得起这份职业,凡事尽心尽力,看到自己的病人治好了,心里也会很有成就感。”陈书达说,从业这么多年,碰到过很多精细复杂的手术,它们不仅是对一个医生临床经验的考验,更是对体力、意志力和胆量的考验。“像脑肿瘤手术,有时候它把血管全包起来了,要从神经、血管上将它们分离下来,对精细度的要求是很高的。”

每个医生都有着一个成长的过程,陈书达也不例外。他说,以前他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坚持长跑。“很多人会跑不下去,但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觉得长跑变得苦而不苦了。”

除了长跑,令记者感到惊奇的是,这位医生甚至还为自己缝过伤口。“以前手术台上玻璃器皿比较多,腿脚划伤,或者运动时划伤,我都可以自己处理。腿上自己缝过2次。”陈书达说,痛是一种生理过程,它更多的时候是来源于恐惧。

“细节成就伟大,伟大非天赐,成事靠坚持。”这是陈书达写在微信签名里的话。